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ID:5338736

大小:454.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ol∞gduAeronautic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2006年6月第2期(总第67期)V01.22No.2(SerialNo.67)2006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红四川成都610021)摘要:为了深化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内涵、改革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模式,针对成都航院创建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如何开展课程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模

2、式构建中图分类号:G718.5;G423.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024(2006)02—25—05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课程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高潮,其中既有政府统一组织的,如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课程改革,也有学校组织的,还有教师自发进行的。面对高职教育的种种问题,教师、学校、政府、学者都已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基于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才能正确地理解高职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改

3、革的目标,构建中国所特有的高职教育课程的新模式。这一课题的完成,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高职课程的内涵课程是一个定义多样性的概念。我国学者将其归纳为三种解释,一是“学科”说,广义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称,狭义是指一门学科;二是“过程”说,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顺序安排,还包括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阶段性发展要求;三是“教学内容”说,即将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和它们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开设顺序等总称为课程。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研究状

4、况,可以把高职教育课程表述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包括教学计划,及其课程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所规定的全部教学要求的总和”。笔者认为这个概念较为合适。它包括几个基本要素,首先,课程是有目的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次,它是一个有组织的体系,不是杂乱无章的。从纵向来看,课程的结构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是教学计划。它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年限、教学领域、教学学科或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进度、课时安排、考试考核及教学说明

5、等;第二层是课程的教学大纲即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实施说明等;第三层是教材即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从高职院校的性质上看,高职教育实施的是专门教育,即根据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业化领域。在我国,将这些不同的课程组合称为“专业”。因此,课程是与专业设置对应的,也可以说“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高职教育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相比,有其职业定向性和受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要求、职业和就业结构制约的特性。由以上分析可得出,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

6、专业服务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二、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的统一。它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手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高职课程要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收稿日期:2005—12—2l作者简介:刘红(1969一),男,四川内江人,基础教学部主任,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25·万方数据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组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重新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为改革目标。要达到此目的,高职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

7、”等途径,促进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培养”应用性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类型上的区别,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有各自的特征。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应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其中基

8、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我院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总体情况我院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在实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