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

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

ID:5340091

大小:388.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_第1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_第2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_第3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用违约互换的高风险性分析及监管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衩增所完翁

2、i》瓜险憾{i}史议豳顾凌云毛润辰本轮金融危机自2007年以次贷危机的形式在保险角色。美国已把CDS界定为保险的范畴,就是美国初露端倪,之后演化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规模从其设计之初的原理出发的。CDS这种信用衍生品巨大的金融海啸: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各项金融指标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急剧恶化,同时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大量企业倒闭,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新失业率急升,部分国家甚至面临倒债危机的危险。世的利润来源。CDS从问世发展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界经济从1960年繁华的顶端开始衰退。次贷危机是已经成为

3、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交易工具。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CDS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93年,信孚银行和瑞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然而对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于本轮金融危机而言,它是一根导火线,接下来使危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偿还价值取决于具体机蔓延加剧的是由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违约事件的互换合约,作为银行自身的保护措施。投Swap,CDS)引发的危机:CDS危机,使贝尔斯登和美资者也可从合约中获得收益。但当贷款不能偿还时,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告破产、AIG濒临倒闭。令人投资

4、者必须向银行赔款。CDS在最初的几年并不出惊诧的是,CDS这种高风险衍生品本身是一种为避色,直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其避险功能开始崭露险而创设的保险产品,其演变与发展值得关注和深头角。之后安然事件和世界通讯公司危机再次使思。CDS声名远扬,花旗、摩根大通等银行正是因为运用了CDS等衍生产品转移风险才使自己避免损失。_、工具戳馘遣龟产CDS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捧,其规模从2003年信用违约互换又称为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发的4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生在两个交易对手之间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于针相当于美国、欧洲和日本所有银行贷款余额

5、加总的对债券违约的保险。拥有资产的一方为信用违约互1.8倍。然而这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换的买方,承担违约风险的一方为卖方。双方约定如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果金融资产没有发生违约,买方向卖方定期支付一在次贷危机中,大量与次贷有关,以次贷为基础定的费用,一旦发生违约,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的CDS合约却成为危机的扩散剂和加剧剂,被称为失。从设计上看,CDS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剥离信次贷衍生品的代表。当次级贷款的高风险性严重影用风险。简而言之,就是CDS扮演了信用风险的再响到金融机构的安全性时,次贷产品就被包装组合nvestme

6、ntResearch

7、2010

8、_、0p畿同完后以CDS合约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出去。CDS合约多没有任何限制。CDS的灵活性与不公开性使监管基次被打包转移,反复包装,到次贷危机爆发时CDS合本无法落实。甚至于后来CDS发展出“裸CDS”,这约总量达62万亿美元,成为威胁金融市场的头号杀基本上是一种赌博合约,即投资方本身不拥有实体手,到期后所爆发出来的危机可以轻松摧毁各种大债权,合约本身没有基于实物资产。此时的CDS合型金融机构。这也是贝尔斯登、雷曼、美林、AIG等金约已经脱离了保险合同的范围,因为它打破了可保融机构相继失败的直接原因。而金融机构之间也

9、因利益原则。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为CDS的存在而彼此互不信任,不愿意相互借贷,律上承认的利益。签订合同时,投资方应有可保利使得欧美地区同业拆借利率直线上升。由于欧洲很益,这是合同生效的依据和要件。但是“裸CDS”合约多银行通过大规模短期拆借来运作长期按揭贷款,中因为买方没有拥有实体债权,所出售的风险与其其存贷比远远大于100%,银行间市场瞬间停滞引发并无现实联系。这种没有限制的赌博工具吸引大量欧洲各国的高度重视和紧张,紧急呼吁全球联合救资金涌入,在证券化的高杠杆作用下发展到规模空援行动。CDS合约使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前,次贷危

10、机后总和为62万亿美元的CDS合约置暴蔓延至世界范围。至此CD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破西方金融机构于高危状态中。坏的衍生工具,部分人士认为CDS应被宣布为不合3.CDS在涉及道德风险处制度设计不设限问题。法,因为CDS的风险与回报不对称,应被认为实质本来购买CDS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损失还是在损失上是不合格金融产品。中获利已经在实务中难以区分,合约本身的不公开、不透明性使得肆意做空企业的行为无法规制。也即=、(c)c鳃蛹链撩拥有CDS的债权人,已经把损失的风险转移,经营好CDS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以其高风险性而引发巨坏对他们的影响并不那么直接,当企业陷入偿付困

11、大的损失震动了金融世界。这种造成CDS高风险性难的时候,他们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反而做空企业,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这就是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