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震作用下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分析

小震作用下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分析

ID:5342008

大小:149.0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小震作用下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分析_第1页
小震作用下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震作用下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26期山西建筑V01.36No.262010年9月SHANXIARCHITE兀ISep.2010·87·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6。0087—02小震作用下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分析刘学师摘要:以某棋院站为分析场地,对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三个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在小震作用下的计算精度进行检验,得出:从地表峰值加速度来看三者差别不大,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和各土层峰值加速度也基本一致的结论。关键词:土层地震反应,地表峰值加速度,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0引言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在小震条件下三个程序

2、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因此输入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为0.045g,如图1所示。历次地震的震害调查和强震观测结果表明,地表土层对地震0.05g地面运动的破坏作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是峰值加速度=一0.045g越003g当前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上篓.IIⅡ-II~...部结构提供地震动参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技术也是工程场地一001g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提一003g:『I⋯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因此,土层地震反应问题也显得尤为突一0.05g05101520253035加

3、45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较早出现的是等效线性化程序SHAKE,周期/s图1输入地震动时程后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于此思想也编制了LSSRLI一1程序,近来国外出现了时域非线性程序NERA,这三个程序在国4计算结果对比内外广泛应用,并且在各自的使用地区的工程场地抗震上起到了0.08g哦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工作目的是对这三个程序处理同一问题的越004g结果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在工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能促进这0g.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篓o4g啊⋯。。一0.08g1三个程序简介051015202530354045周期/s其中SHAKE91

4、是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程序,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工程界广泛应用【3;LSSRLI一1也是一魄维等效线性化程序,在中国工程界广泛应用[。NERA程序是南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采用1wan类(Morz)本构模型,时空交叠逐蛩1III【呷⋯⋯’步递推格式’冈0性边界条件,应用也非常广泛‘5J。l2场地资料本文采用北京市棋院站工程场地,该场地土层地震反应所需的土层剖面资料比较详细,其具体资料见表1。jI-lJIIIl_I山I山峰值加速度=0.068龟~⋯⋯表1棋院站场地土层剖面资料丰≈土类名称层厚/m密度/t·rn一3波速/m·S_

5、1莹。I1TIlT⋯⋯IERA①填土1.31.82166②粘质粉土2.31.82166周期/s③细砂2.11.93252图2地表加速度时程对比④粉质黏土5.61.9l201③细砂4.91.96332035g⑤砂质粉土4.61.923850.3g③细砂4.62.O2354越0.25g⑥重粉质黏土3.21.943030.2g③细砂1.92.OO361暴0.15g⑦卵石3.92.O1416嗣0.1g③细砂2.O2.o04160.05g⑦卵石4.42.01444呕③细砂2.22.oo4o0周期/S④粉质黏土4.31.94361⑦卵石3.12.0

6、2420图3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对比⑦卵石1.92.02485从图2~图4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⑧卵石(地震基岩)2025451)从地表峰值加速度来看,LSSRLI一1的结果最大,NERA的3地震动输入结果次之,SHAKE91的结果最小,但是三者差别不是很大,都在可收稿日期:2010—05—21作者简介:刘学师(1980.),男,助理工程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第36卷第26期山西建筑Vo【.36No.26·88·2010年9月SHANXIARCHITECTURISep.2010·岩Ak,工程·地基基础·文

7、章编号:1009—6825[2010)26.0088—02澜沧江巴东岸坡倾倒岩体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张军新魏伟刘彬摘要:通过对巴东岸坡倾倒岩体的现场调查研究、室内分析等,对巴东岸坡倾倒岩体的特征、成因机制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工程的下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关键词:岩体特征,成因机制,倾倒变形体,卸荷,岩体结构中图分类号:TU457文献标识码:A0引言巴东岸坡位于澜沧江两岸,该段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地形,呈较典型的V字形河谷,两岸山体雄厚,植被覆盖良好。左右巴东岸坡倾倒变形体位于澜沧江中上游的乌弄龙水电站上两岸山体自然坡度较陡,其中右岸边坡

8、自然坡度在高程1970m坝址(巴东坝址),地处横断山脉地带,山势险峻,地形坡度陡,且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高程1970m以上,自然坡度为40。左右,而岩层走向大多与澜沧江流向一致,高陡自然斜坡物理地质作用十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