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法.doc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

ID:53448940

大小:234.8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03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_第1页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_第2页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_第3页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_第4页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交试验设计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回首页正交试验设计法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思想正交表正交表试验方案的设计试验数据的直观分析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常用正交表1.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思想正交试验设计法,就是使用已经造好了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它简单易行,计算表格化,使用者能够迅速掌握。下边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想法。[例1]为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选择了三个有关因素进行条件试验,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用碱量(C),并确定了它们的试验范围:A:80-90℃B:90-150分钟C:5-7%试验目的

2、是搞清楚因子A、B、C对转化率有什么影响,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从而确定最适生产条件,即温度、时间及用碱量各为多少才能使转化率高。试制定试验方案。这里,对因子A,在试验范围内选了三个水平;因子B和C也都取三个水平:A:Al=80℃,A2=85℃,A3=90℃B:Bl=90分,B2=120分,B3=150分C:Cl=5%,C2=6%,C3=7%当然,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因子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而定量因子各水平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个三因子三水平的条件试验,通常有两种试验进行方法:(Ⅰ)取三

3、因子所有水平之间的组合,即AlBlC1,A1BlC2,A1B2C1,……,A3B3C3,共有33=27次试验。用图表示就是图1立方体的27个节点。这种试验法叫做全面试验法。全面试验对各因子与指标间的关系剖析得比较清楚。但试验次数太多。特别是当因子数目多,每个因子的水平数目也多时。试验量大得惊人。如选六个因子,每个因子取五个水平时,如欲做全面试验,则需56=15625次试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应用正交实验法,只做25次试验就行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这25次试验代表了15625次试验。图1全面试验法取点.

4、.........(Ⅱ)简单对比法,即变化一个因素而固定其他因素,如首先固定B、C于Bl、Cl,使A变化之:↗A1B1C1→A2↘A3(好结果)如得出结果A3最好,则固定A于A3,C还是Cl,使B变化之:↗B1A3C1→B2(好结果)↘B3得出结果以B2为最好,则固定B于B2,A于A3,使C变化之:↗C1A3B2→C2(好结果)↘C3试验结果以C2最好。于是就认为最好的工艺条件是A3B2C2。这种方法一般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很多。首先这种方法的选点代表性很差,如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点完全分布在一个角上,而在

5、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没有选点。因此这种试验方法不全面,所选的工艺条件A3B2C2不一定是27个组合中最好的。其次,用这种方法比较条件好坏时,是把单个的试验数据拿来,进行数值上的简单比较,而试验数据中必然要包含着误差成分,所以单个数据的简单比较不能剔除误差的干扰,必然造成结论的不稳定。简单对比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试验次数少,例如六因子五水平试验,在不重复时,只用5+(6-1)×(5-1)=5+5×4=25次试验就可以了。考虑兼顾这两种试验方法的优点,从全面试验的点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点,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分布得很均

6、匀,能反映全面情况。但我们又希望试验点尽量地少,为此还要具体考虑一些问题。如上例,对应于A有Al、A2、A3三个平面,对应于B、C也各有三个平面,共九个平面。则这九个平面上的试验点都应当一样多,即对每个因子的每个水平都要同等看待。具体来说,每个平面上都有三行、三列,要求在每行、每列上的点一样多。这样,作出如图2所示的设计,试验点用⊙表示。我们看到,在9个平面中每个平面上都恰好有三个点而每个平面的每行每列都有一个点,而且只有一个点,总共九个点。这样的试验方案,试验点的分布很均匀,试验次数也不多。当因子数和水平数都不

7、太大时,尚可通过作图的办法来选择分布很均匀的试验点。但是因子数和水平数多了,作图的方法就不行了。试验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办法,创造出所谓的正交表。按照正交表来安排试验,既能使试验点分布得很均匀,又能减少试验次数, 图2正交试验设计图例而且计算分析简单,能够清晰地阐明试验条件与指标之间的关系。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这种方法叫正交试验设计法。返回2.正交表本书附录给出了常用的正交表。为了叙述方便,用L代表正交表,常用的有L8(27),L9(34),L16(45),L8(4×24),L12(211

8、),等等。此符号各数字的意义如下:L8(27)7为此表列的数目(最多可安排的因子数)2为因子的水平数8为此表行的数目(试验次数)L18(2×37)有7列是3水平的有1列是2水平的L18(2×37)的数字告诉我们,用它来安排试验,做18个试验最多可以考察一个2水平因子和7个3水平因子。在行数为mn型的正交表中(m,n是正整数),试验次数(行数)=Σ(每列水平数一1)+l(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