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ID:53468857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1页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2页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吕清禄刘潇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党屮央、国务院对发展农村公共产殆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农村公共产品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农村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一个纽成部分,农村社区的公共产品是相对于曲农民或家庭自己消费的所谓“私人产品”而言的,是山当地农村

2、社区居民参与共亭的“产品”,是指只能满足其特定社会的公共消费欲望的产殆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殆的基本特点,即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但是山于农村社区的特殊性,农村公共产品也有其特殊性:(一)农村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外部性从公共产品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公共产品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外部性的,或者称作外溢性。血作者认为农村的公共产品较城市的公共产品有更大的外部性°这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公共产品虽然存在外溢性,但基本上是局限于城市中的。而农村公共产晶可以将其外溢性释放到城市去。(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因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3、仍然较大,而农村公共产品,如发达的水利设施可以提高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发达的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系统可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发达的农业保险体系会进一步分散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系数。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农产品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即可能会出现所谓的“谷贱伤农”,所以M场信息系统会降低农产品的山场风险,増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减轻受纯粹市场力量作用而引起的波动性。(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等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呦农民的收入直接决定了农民的消费水平,进而决建了整个

4、国家的宏观消费水平。长期以來,我国的GDP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国家旨在拉动国内消费的政策难以奏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消费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其背后的各种原因中,其中一条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一)供给主体分析:供给责任不淸,主体错位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和对于城市的落后,要求在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上,政府仍然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实际中,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殆供给的责任划分上不尽合理,本來应该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产

5、品成本,却完全山农民承担;本来应该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却转移事权交苗下级政府提供,最终落到乡政府和农民头上。就教育而论,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大学教育中央管,中学教育省市管,小学教育县乡管。一般而论,基础教育是创设平等的基本途径和重耍条件,应当止I中央政府提供。血高等教育则是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人决策和个人选择,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山自己负责。但在我国却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教育体制安排不注重雪中送炭,而是热衷于锦上添花。因而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高校动辄就百万年薪聘请著名学者讲学。另一方面,具乡财政无力支持基础教育,拖欠教师工资,截留教育经费成为普遍现

6、象。(二)总量与结构分析: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调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国家理应加大刘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但多年来农业基建投资始终偏低,财政的支农支出徘徊不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年乡镇企业效益低下、大部分农户收入较低等原因,缺乏资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农民急需的大型水利浇灌设施、大型农用固定资产、良种的培育、市场供求信息等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缺乏;在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下,大部分农村的教育供给不足,学校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尢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使农民成为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年増多;农村大部分人口

7、述未享受医疗保险,也没有社会保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着结构失调问题。山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对农村公共产晶的供给起主要作用的是来自社区外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其至是为了满足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的“政绩”和“利益”的需要。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1)不顾农村的客观条件,热衷于投资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如冬类达标升级活动、小康工程等,而不愿提供一些见效慢、期限长具有战略性的纯公共产品。(2)热衷于投资新建公共项目,而不愿投资维修存量公共项目。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农村电网老旧、电压不稳,农村道路尘土飞扬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各种

8、各类的图名摆阔、造声势的项目处处可见(3)热衷于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