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oc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oc

ID:53476895

大小:57.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04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第3期第33卷论著摘要作者:鱼桂芳刘秋杰刘晖苟淑琴王茹单位: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鱼桂芳、刘晖、王茹);刘秋杰(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室);苟淑琴C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放射免疫室)选择1998年7〜12月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收治的、发病在24h内的脑梗死患者。通过检测内啡肽(0-EP)的血药浓度,观察纳洛酮的治疗效果。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经CT打描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纽.(纳洛恫治疗组)和对照纽(丹参组)。纳络酮治疗纽.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岁。对照纽.

2、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64岁。依据1986年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病情程度分为重型(23.3%)、中型(43.3%)和轻型(33.3%);疗效评定分为基本治愈、显效、进步、无效及恶化。方法:观察纽.用纳洛酮4.0mg,治疗纽.用丹参20ml分别溶于5%尊萄糖500ml中,1次/d,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疗效评价:2纽•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h及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分别采収空腹静脉血2ml,用放免法检测B-E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8例,显效9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恶化1例。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显效6例,进步

3、10例,无效7例,恶化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oMP-EP浓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为(94土84)ng/L,治疗后为(24±18)ng/Lo対照组治疗前为(94±84)ng/L,治疗后为(46±22)n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V0.05)。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P-E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V0.01)。治疗过程屮4例出现皮肤搔痒及皮疹,停药后消失。讨论:卩■内啡肽是休内主耍的内阿片肽之一,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垂休轴中。脑梗死时,缺血区刺激下丘脑弓形核释放大量3-EPoP-EP能降低梗死灶周围缺

4、血区血流量,抑制该区神经兀的电活动,继血加速神经兀向不对逆性坏死方向发展。纳洛酮即阿片受体拈抗剂,止是通过抑制B・EP的释放,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同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调节前列腺环素(PGI2)和血栓素(TXA2)平衡,改善微循环。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2例重型患者入院时呈嗜睡状,经用纳洛酮治疗48h后(未用脱水剂),意识清醍,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纳洛酮除有以上作用外,还有减轻脑灌注后脑损伤及脑水肿的作用.5例中型患者治疗72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肢体肌力山111级恢复到V级,这一•作用止是体现纳洛酮促进缺血性神经元功能恢复的作用。本纽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期(48

5、h内)0・EP含量显著増高,随着脑灌注量的增加,神经元功能的恢复,P-EP含量明显下降,且观察纽显著低于对照组(PV0.01)。总之,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疗效好,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