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

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

ID:53478093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4

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自制育阴还睛丸干眼症干眼症,乂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异常,从而引起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视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眼痛、畏光、眼红等。我院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自制育阴还睛丸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9岁,平均60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20天,平均65天。对

2、照组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8岁,平均59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9天,平均63天。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诊断标准[1]。症状:如眼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可伴有口鼻干燥等;泪液分泌量测定(Schirmer)低于10min/5min;泪膜破裂时间(BUT)<10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后可见角膜上皮散在点状着色。以上4项中任意2项阳性者作为病例选择标准。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育阴还睛丸”,组成为:人参5g,元参15g,熟地15g,当归18g,酒白芍15g,

3、旱莲草15g,枸杞15g,桑棋子15g,车前子15g,麦冬15g,五味子12g,覆盆子12g,菟丝子12go以上十三味,粉碎成100冃细粉备用。取药粉适量起膜,按每克10粒泛丸,60。低温干燥,筛选,上光,即得。每次服10g,日3次口服(育阴还精丸由我院制剂室制备)。对照组局部点泪然(TearNaturaleIT)眼液(由爱尔康眼药厂比利时分厂生产),3~6次/日,1~2滴/次。以上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结果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屮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屮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以临床症状、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为观察指标。显效:自觉症状消失,Sch

4、irmer试验>15mm/5min或BUT≷10s角膜荧光素着色减少或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Schirmer试验5~15min/5min或BUT>10s角膜荧光素着色减少;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Schirmer试验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未增加或<5mm/5minBUT无变化或<10s角膜荧光素染色无变化。2.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疗效对比见表lo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3讨论干眼症现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干眼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受到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干眼症多于遗传、感染、内分泌紊乱、

5、口身免疫性疾病、抗组胺药物、角膜屈光手术、戴隐形眼镜、空气干燥、粉尘污染等诸多因索均可引起干眼症,尤其是60岁以上女性多见,可能与女性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2]。干眼症属中医“白涩症”或“神水将枯”范畴。《审视瑶函》曰:“此症南人俗呼白眼,其病不肿不赤,更有涩痛,乃气血隐伏之火,肺脾络湿热,秋多患此。”《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肝为液「《银海精微》指出:“泪乃肝Z液。”《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以上明示肝肾二脏对机体泪液代谢与分布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肝开窍于冃,”“泪为肝液,”“肾为先天之本。”肝肾阴亏,精血虚衰,不荣目窍,故眼干涩,视物模糊。

6、干眼症的病机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冃窍失养。育阴还睛丸中的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Z功效。元参具有滋阴解毒,清热凉血之功效。熟地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白芍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效。旱莲草具有补肝肾阴,凉血止血之功效。枸杞子具有补肝肾,明目之功效。桑棋子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之功效。车前子具有清肝明目,渗湿止泄之功效。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z功效。五味子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效。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效。菟丝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冃之功效。全方共奏补血益气,滋补肝肾

7、,清肝明目之功效。使之补而不滞,清而不燥。【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人学出版社,1995,101.2宋念东,宋爱东•干眼症的病因诊断和药物治疗进展•眼科新进展,2001,11(21):454-4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