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治疗肿瘤设备的风险性分析.doc

重离子治疗肿瘤设备的风险性分析.doc

ID:53563023

大小:57.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04

重离子治疗肿瘤设备的风险性分析.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重离子治疗肿瘤设备的风险性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离子治疗肿瘤设备的风险性分析所谓重离子束,即将带电粒子用加速器将其速度提高到接近于光速而得到的粒子。而在得到的离子束里,碳离子(将碳原子去掉电子后得到的)通过综合评估,被认为是优异的,所以应用于治疗。H前都采用12C进行癌症治疗和研究。实际上,用以治疗癌症的重离子屮,除了不带电的屮子射线之外,还有带电的质子射线、氮、碳及烦离子。所谓利用重离子射线治疗癌症就是加速重离子,使其处于高能状态,从而对恶性肿瘤产生治疗作用。由于重离子、例如碳离子重量大约是电子的2万倍,所以加速重离子需要大型加速器。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放医研)的同步加速器周长约130m,以6Me

2、V能量入射的重离子通过高频电场旋转数十万转,加速到约光速的80%。所以,身体很深部位的病灶都能用重离子得到治疗。H前的医疗研究当小主要使用碳离子。由于H前国内有关重离子肿瘤治疗相关设备,均需要从国外购买,而且H前有能力生产这些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如西门子等,设备技术短期内均需由供应商提供及后续的维修服务的维持,在建设成本丄势必相对偏高,此外,由于本项技术在世界上仍属于尖端前沿科技,在人才的需求上国内明显不足,均需依赖国外的技术厂家提供配套的培训,甚至设备的操作人员也必须在建设初期派往国外进行短期的培训,因此评估适合国内医疗环境及本项FI运营的设备系统,在前期

3、的准备工作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重离子束治疗癌症任重而道远,仍有众多问题尚待解决。如:现有的物理和生物模型都不能精确预言重离子对细胞辐照作用的生物学效应;迄今除去LBL均为临床治疗试验或初期阶段,临床资料尚不充分。外,全球范围内仅日本NIRS、德GSI和我国IMP在应用碳离子束治癌,且但尽管如此,重离子放疗在肿瘤的治疗上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重离子在具有良好深度剂量分布的优点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LET和RBE;对不少质子难以治疗的抗阻性肿瘤的控制独具优势。目前国际上已实现重离子束治癌的日、德等发达国家,正努力完善重离子束治疗适应症、最佳的治疗分次.最佳分次剂

4、量等,并加紧研制紧凑小型化的重离子束治癌设备。而-些具有重离了加速器装置的国家,如屮国、意犬利、瑞典、奥地利等,正人力加强重离子束治癌技术的前期技术研究,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将重离子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