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ppt

写景状物散文.ppt

ID:53600510

大小:50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20

写景状物散文.ppt_第1页
写景状物散文.ppt_第2页
写景状物散文.ppt_第3页
写景状物散文.ppt_第4页
写景状物散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景状物散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考点解读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或记叙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从表达方式分(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2从所写内容分(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四、常见

2、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景、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六、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

3、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写景状物散文一、概念: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二、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三、常见的写法: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排比、夸张、对偶、借代、引用、设问、反问3、表现手法:象征、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渲染、对比、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4、谋篇布局:线索、过渡、照应等5、语言特色;(首先要分析修辞手法)特点:从准确简明、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风格:有自然、淳朴;含蓄、深刻;幽默、辛辣等。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或景仰等①、写景的顺序:③、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等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④、人物描

5、写:⑤、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借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寓情于景)抒情方式阅读鉴赏的步骤1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1)标节数(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3)抓首尾段2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1)找准形象

6、: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3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㈠不同抒情类散文的主旨(1)写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2)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抒发的感情(意愿、人生观点、情感态度)㈡把握主旨的方法⑴抓标题(标题往往暗

7、示作者的情感思想)⑵抓抒情议论句(开头、中间尤其结尾段)⑶提段落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⑷理解和归纳各段大意4,理清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借物喻人象征托物言志)5,赏析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