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与追求_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

品味与追求_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

ID:5364995

大小:1.42 M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品味与追求_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_第1页
品味与追求_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_第2页
品味与追求_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味与追求_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味与追求——解析项秉仁建筑思想及手法TasteandPursuit:AnalysisofBingrenXiang'sArchitecturalIdeologyandTechnique撰文徐向波郭宝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摘要当代中国建筑处于多元化的阶段,形态各异的新建筑张扬着形象,产生的却是混乱的城市高度和破碎的轮廓线,城市图底关系也变得越发混乱模糊。建筑师需要冷静的思考,反思建筑本质,避免一味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本文通过对中国著名建筑师项秉仁先生的设计思想的解读和设计手法的研究,探讨如何将设计回归建筑本性实现建筑的深度。关键词项秉仁深度反思建筑本性项秉仁先生196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

2、筑系,1985年形态。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审美在变,但“建筑学的本获得中国第一个建筑学博士学位,对建筑大师赖特有专门质要素仍然是空间和形体,要深入挖掘建筑空间形体、材研究,著有《FRANKLIORDWRIGHT》,并翻译出版了料、结构、节点、施工方式等方向,强调建筑细节的表达凯文·林奇有关城市设计的经典著作《THEIMAGEOF以及和人有关的各种服务功能”,不断将新的建筑造型手THECITY》,现为上海秉仁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法和技术手段以适宜的方式应用到建筑创作中,不断的更项秉仁先生在当代中国是一位德高望重又富有创造力的职新观念,将建筑不变的本质与不断变化的时代结合起来,业

3、建筑师。至今为止,他从事建筑超过了38年,设计了很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建筑。他的建筑作品追求整体感,以多高品位和有深度的建筑作品,同时也积累了非常丰厚的含蓄的态度,简洁的形象,大气的姿态立于城市环境中。设计经验。1.1策略1设计思想解读对待场地,项秉仁采取尊重环境,尊重历史的策略,对待建筑创作,项秉仁先生主张因时因地因项目而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凭借其高品位的审美水平和超凡的设思,充分挖掘开发的内外条件,主张不拘一格的创造建筑计才能,充分挖掘现代建造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表现力,达西安大唐文化中心建筑与城市肌理110西安大唐文化中心室内到新老建筑之间以及和环境之间的共生。例如在西安大唐在住

4、区的设计中,项秉仁先生特别反对一味的形式文化中心的创作中,总体布局与历史上的唐长安城总体布设计和概念炒作,反对心血来潮的标新立异,反对为“创局一脉相承,在“对称性、轴线、南北朝向、合院传统形新”而“创新”,主张具体的心理和视觉分析,不能一味式”等方面有空间与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认真研究唐代的追求经济指标而忽略舒适的环境和空间感的营造。他提建筑与后代建筑的不同,发现唐代建筑追求建筑整体布局倡适度的建筑表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环境、功能、空上的舒展挺拔、落落大气,装饰风格却十分简洁明快,并间的的研究和深入的细部设计以及严格的建筑施工控制无繁文缛节,最终形成对项目本身的理解,突出建筑的

5、大中,这样才能产生高品质的设计作品。风格、大布局和大造型。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融入大2设计手法分析雁塔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肌理,达到与城市整体的在现代建筑创作中,项秉仁先生凭借着对建筑的敏感协调统一。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盛唐建筑资料的研究,确定和广博的学识,对建筑有着其独到的理解,创作了一批高了“凹”字型的布局方式,四个主体建筑围合成方整、内品味的建筑作品。他总是在追求创新,包括新的造型手段向的空间。在屋顶设计上,从方向与序列、组合及形式等的应用,新的设计手法探索以及新的造型元素发明。几方面深入研究唐代建筑原型;在广场的设计中,采用现2.1大虚大实代立体式空间方式与建筑空间联系

6、,突出了共享性和交互在2005年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设计中,建筑的虚实关性。在建筑造型上,建筑底层部分采用混凝土基座,上层系非常纯粹,并将建筑空间流线和虚实关系结合起来,达采用木格栅,形成建筑的第一层表皮,其后的透明玻璃和到了形体和流线的完美统一。整个建筑布局呈现线性和动穿孔板形成了建筑的第二层表皮,各建筑内部不同图案的感,用实的部分构筑起伏的形态,表达建筑的优美,形象墙体形成了第三层表皮,并由此强调单体的识别性。通过鲜明,与先在的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在2005-2006年对先在环境和历史的尊重,从整体到细部的关注,而产生设计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方案中,将整个建筑群转化为抽象有深度的建筑

7、。的线性形态,建筑群组成部分实虚关系非常明确,靠近原1.2原则来先在低矮建筑的地方布置玻璃体和起伏的柱林等虚化体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上,坚持适度原则。无论塑造形量,也形成了虚实对比,从而建立了对话。在老建筑面体还是营造空间,项秉仁先生都主张充分考虑人的形态感前,新建筑采用了含蓄的姿态与之共生。通过大手法,彰知心理,追求健康的建筑审美,而反对设计手法和造型元显了建筑群的整体感和简洁大气的现代形象。素的滥用和堆砌,倡导简洁、优美的视觉形象。在当代众2.2极致的材料表达多新建筑中,存在着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