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doc

ID:53666203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关于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一、基本情况(一)高考情况本届高三是大纲版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高考命题必然耍保持稳定,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同时,又必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为后年的新课程高考作些铺垫,实现平稳过渡。(二)学生情况学生在分科后虽进行了一年的学习,但整个高二年级是学生最辛苦的一年,学科众多,历史学科课时相对不足,历史教学基本上是易内容,浅训练,散结构。面对选拔性高考,学生普遍性地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既不全面又不牢固,知识网络体系凌乱;主干知识模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差

2、;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知识时序错乱,先后不分;审题不仔细,遗漏条件;思路不清晰,跳跃太大;表达不完整,挂一漏万;叙述欠准确,错误百出;书写不规范,杂乱无章等,无论知识、能力还是解题技巧都非常欠缺的,这为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二、明确三轮复习思路(一)主耍目的是夯实基础,形成骨架第一轮复习时耍做的事有很多,面对一大堆复习资料,学生根本不知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那就是基础。近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分值增大,但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

3、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死去才能活来”。所以,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掌握重耍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主要要求。1・地位: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2.目标:全面、细致、系统、扎实。3•策略:紧扣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二)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形成网络笫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4、、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o1.专题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2)流于重复教学,只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3)过多注重教师讲解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4)搞“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5)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2.以新的史观统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认识。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

5、角。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吋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近年,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牛: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我们可以用新史学观思路来梳理历史。3•专题复习的应对措施:依托教材,整合知识,形成网络。(三)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1•主要任务:坚持“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2•主要方法:高三复习迎考已进入最后的

6、关键时刻,对于选修历史科的考生來说,面对涵盖古今中外历史的教科书和众多复习材料,往往有不知从何下手之感。(1)反复阅读:指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反复通读相关的复习材料是最基础的一步。(2)进一步梳理:阅读是基础,下一步就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3)加强训练:解题训练要有针对性、计划性,讲究实效三、寻求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明确了三轮复习思路,还需要找到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一)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二)帮助学生处理好复习备考中的儿个关系1・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教材为主,课外为辅。2•主干

7、知识与边角知识的关系:突出主干,兼顾边角。3•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关系:借鉴利用,取长补短。4•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切忌片面,勾连教材。5•训练数量与训练质量的关系:跳出题海,注重技巧(三)复习备考教学中应树立的儿种意识1•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树立串联引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学科能力。3•树立知识重组意识,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整合。4•树立新课程意识,时时引入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5•树立文综意识,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