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育种优质高产技术.doc

河蟹育种优质高产技术.doc

ID:53669479

大小:6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5

河蟹育种优质高产技术.doc_第1页
河蟹育种优质高产技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河蟹育种优质高产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蟹育种优质髙产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1只,面积为6亩,池深1.2〜1.8米,池形长方形(40米X100米),南北窄,东西长。池底屮间设有一沟槽,东西向,东为进水处,较浅西为排水处,较东端深0.6米,便于排干池水。池境坡比1:3,池坡上用塑料纱网覆盖,网布直铺至池底,两边端开沟深埋。坡上用60厘米塑料板作为防逃栏,并埋入土深20厘米,用竹桩固定。外河排灌方便,水质清晰。2•清塘消毒:池塘于3刀初干池曝晒1个刀,4刀屮旬即放水3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10天后每亩再用漂白粉60千克带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再加注新水至50厘米,进水

2、吋采H160H筛绢网袋过滤。3•种植水草:在离池边5〜7米处种植三条东西向、宽7〜8米的水花生草带,用竹桩和塑料绳固定,草带间距6〜7米,东西两端空岀10米,在未种水花生草带的地方再种植伊乐藻。伊乐藻草墩间距1・5米,这样植草而积占整个池塘的80%以上。4•蟹苗放养:5月20H放养大眼幼体9千克,平均每亩1・5千克,大眼幼体来自沿海土池育苗场。5.饲养管理(1)投饲管理大眼幼体放养吋,因池屮有大量轮虫而3天未投饲,3天后即投喂豆腐浆+豆粕浆+鸡蛋黄,连投-周,待蠻苗至V期吋,改为幼蠻料+豆粕。进入7月高温季节,采用隔天投饲的办法进行控饲,并投喂天然饵料浮萍,到8月下旬后投足颗粒

3、饲料。(2)水质调节大眼幼体放养后三周开始调节水质,一般每7〜15天调节一次,先加注,后调换。间隔时间先长后短,具体视水质肥瘦而定。(3)提高溶氧进入7月份,视天气状况,用增氧剂适为给邂种培育池增加溶氧,改善池屮生态环境,每亩每次用粒粒氧500克。(4)病害防治大眼幼体放养后,每隔15〜20天用聚维酮碘带水全池泼洒,进入7月份,每隔20〜25天用纤虫净II号全池泼洒一次,防治寄生虫及病菌。6.清除早熟蟹:9月屮旬后,采取夜间巡塘,在塘边用灯照捕捉早熟蟹。捕捉时间将近20天。7.堆草捕捉:12月下旬,将水花生草带分割成每堆直径1〜2米、高0.5〜0.8米的草堆40〜50堆,1月份

4、开始用抄网抄捕,并用地笼网张捕,最后干池捕捉。二、试验结果经半年多吋间的饲养管理及反复捕捉,截至2005年2月底,共捕获蠻种1260千克,亩产量达到210千克,平均规格为160只/千克,绝大部分蟹种蜕壳次数多,规格大,且规格及唬壳次数都很整齐。产值达到95750元,成本42750元,利润达53000元,亩均利润达8833元。三、讨论与小结1•我们认为蟹种培育要达到优质高产的H标,与苗的质量、放养量、水草种植量、水质管理、投饲管理、病害防治等方而有关,其小关键是苗的质量、水草栽植量及病害防治(包括彻底清塘)。2.蠻苗放养密度必须根据池屮水质及水草资源量而定,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

5、1・5千克较好,过多会造成水体溶氧低,水质易肥,邂种出塘规格偏小等过少易产生早熟蟹过多。3•水草栽植量对蟹苗成活率影响较大,蟹苗在培育池屮的蜕壳次数较多,每次蜕壳其牛命受侵害的风险较大,因此,用种植大量的水草来营造良好安静的蜕壳环境是提高蠻苗成活率的关键。4.屮后期采用施放增氧剂的办法,尤其是在低气压、阴雨天水屮溶氧低的情况下,对提高蟹种成活率有较好的效果。5•合理调节投饲品种、结构及投饲量,对提高蟹种规格及控制早熟蟹的产生有较大的作用。在养殖小后期用水草、浮萍等天然植物饵料适为补充,能有效地控制邂种早熟,同时,能提高蟹种的规格及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