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基础复习训练题24.doc

高二政治下册基础复习训练题24.doc

ID:53670597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高二政治下册基础复习训练题24.doc_第1页
高二政治下册基础复习训练题24.doc_第2页
高二政治下册基础复习训练题24.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下册基础复习训练题2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提岀:“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能掌握真理。”这种观点错在没有认识到()A.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答案]A[解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以地位、权力作为划分真理的标准,A项符合题意。2.m4年多建设的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贯通。翔安海底隧道从前期论证到动工建设,花了10年时间。各方而曾围绕建桥还是建隧道有过激烈争论,经过严格的考察、勘探和论证,综合比较,确定建隧道优于建桥。这一过程告诉

2、我们()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答案]C[解析[围绕建桥还是建隧道,经过严格的考察、勘探和论证,综合比较,确定建隧道优于建桥,这一过程体现了工程学家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不断深化和上升,所以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正确,但都没有准确反映题意,排除。3.(2011年上海静安调研)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①客观的②具体的③因人而异的④有条件的A.

3、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木桶的放置方法不同,“木桶理论”就会发生变化,体现了真理是有条件的,④入选。“传统”“现代”的对比,说明“木桶理论”的真理性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过程来说的,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②入选。①与材料无关。③说法错误,真理不会因人而异,而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索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A.客观性B.规律性C.反复性D.无限性[答案]D[解析1我国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人口问题的认

4、识也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可见D项符合题意。1.在平面内,若直线a丄c,直线b丄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丄c,直线b丄c,则直线3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了()A.人们难于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RI[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几何上的一个定律,考查学生对真理的特点的掌握。本题的定律说明了真理是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的,脱离了一定的条件与范围,真理就成了谬误。故选D。2.2011年3月11口,口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

5、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年至30年左右。这说明()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答案]A[解析]“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体现了②。“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体现了③。①是不可知论的观点,错误。④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二、非选择题3.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

6、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平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从党的十五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党的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O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的深化,说明真

7、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己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解析]本题设问指向性很明确,要求用认识论的观点来答题。结合材料,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角度作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