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

ID:5367502

大小:235.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_第1页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_第2页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_第3页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_第4页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2002年第6期(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49期)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康民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摘要:中印东段边界的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想诱迫和欺骗中国方面接受一条沿喜马拉雅山脊的中印东段边界,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英国的这一阴谋未能得逞。1936年以后,英国在官方地图上标出了“麦克马洪线”,并伪造了《艾奇逊条约集》,还对中国领土进行蚕食,从而制造了中印边界争端

2、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只有通过友好协商才能顺利解决。关键词: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西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线;艾奇逊条约集中图分类号:D81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02)06-0024-06四十年前,中国和印度进行了一场边界战争。谷”“,珞”意为“南方”“,隅”是“地方”;当地人因地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得名,被称为“门巴”和“珞巴”“,巴”是“人”的意但“麦克马洪线”问题无疑在其中起了极坏的作思;察隅原称杂隅,意为“杂人居住的地方”,当地用。本文力图对“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进除藏族和珞巴

3、族外,还有被称为“人”的居民。行较全面的分析,希望能为中印边界问题的顺利门隅等地很久以前就属于西藏。藏族《红史》记解决做些有益的探讨。载,七世纪“吐蕃分为四如⋯⋯南自珞与门,西自所谓“麦克马洪线”,是英国殖民者和印度政香雄,北至霍尔,东自咱米兴米等等均予征服”[1]府对其所主张的、沿东喜马拉雅山脊走向的中印(p.36)。门巴、珞巴和人同藏族人一样都是黄种东段边界的称呼。它是英国殖民者在南亚扩张的人,语言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与印度人有明显直接后果。正是英国的扩张政策改变了中印之间区别。曾任阿萨姆省长的罗伯特·里德也认为:的传统习惯线,为中印边界争端埋下隐患。

4、“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们都不是印度人。”[2](p.116)门巴、珞巴和人同藏族同宗同源的传说一、中印东段边界的传统习惯线在各族人中均有流传;藏族的土生宗教本教和藏1826年,英国从缅甸夺取了东喜马拉雅山脚传佛教对他们也有很深的影响。下的阿萨姆,此后英属印度开始在这一地区与中11、12世纪,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传入门国相邻。阿萨姆和中国之间从未划过边界,只是隅并建立达旺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派门巴根据双方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沿山麓的习族活佛梅惹到门隅弘扬黄教(格鲁派),并逐步在惯边界。这条边界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约100公门隅建立了以达旺为中心的

5、行政体系。在英国方里处。面也有门隅(英国称之为达旺)属中国西藏的记不丹以东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由门隅、珞载。1847年英属印度驻东北边境的总督代理人隅和察隅组成。“门”在藏语中指“低热多树的河记述“:达旺王并不隶属于不丹政府,而是拉萨的收稿日期:2002-04-18作者简介:康民军(1970-),男,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24康民军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王或长官的封臣。”[2](p.112)孟加拉政府1873年员进行统治并派军队驻守。1910年,清朝川滇边的报告也说:“达旺⋯⋯属于西藏。”[2](p.112)门务大臣赵尔丰

6、部后营管带程凤翔曾派人越过知拉隅还曾拥有阿萨姆平原的吉惹巴惹地区。1844山口来到杜来曲流域,在山口以南半日路程的加年,英国同达旺的头人达成一项协议,以每年支付寨附近刻石为记。英国方面的材料也记载着,5000卢比使他们同意“放弃在吉惹巴惹地方的一1910年夏季中国在瓦弄以南的地方树立了界碑;切权力”[3](p.82)。1853年门隅向拉萨递交的一英国一直认为瓦弄区域标志着西藏边境[2](p.份保证书曾提到这件事,并保证今后不再“只图取128)。款到手,而订立或答应具有非法内容之文件⋯⋯英属印度的阿萨姆地区最初主要由布拉马普致使边界主权旁落”[4](p.46)

7、。此后山麓才成了特拉河谷地区组成,19世纪后期英国人开始向河双方的实际边界。1872~1873年间英国同不丹标谷北边高地渗透,1873年英国人沿山麓划出一条定边界时,把印不边界沿着山麓向东延伸出去,形国际边界———“外线”。这条边界在英属印度政府成一段印藏之间的标定界[5](p.35)。1912年6月所编《艾奇逊条约集》①(1909年版)第二卷“东孟英国在印度的参谋部曾指出“:现在(标定的)边界加拉及阿萨姆省”图中得以体现。此外,1865年是在达旺之南,沿⋯⋯山脚向西行到不丹南部边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图,1889年再版的“印境。”[2](p.116)这说

8、明英国十分清楚门隅南界沿度”图,1903年出版的“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