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

ID:53676766

大小:4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5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_第1页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_第2页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_第3页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_第4页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波城市考古亲历记宁波文史资料第二十辑·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林士民明州(宁波)建罗城以来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据《宝庆四明志》记载,“罗城周围长二千五百二十七丈许,计一十八里。奉化江自南来限其东,慈溪江自西来限其北,西与南皆它山之水环之,唐末刺史黄晟所筑。”这么几句话很难使人们对古城、特别是古城的变迁历史有所了解,而且构筑规格、工艺,在古代文献中都没有详细记载,只有到了明代才有较详细的记述。因此要想了解唐、宋、元代城区的历史,只有靠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才能揭开千年古城之谜。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宁波城区考古

2、发掘工作,现将经过记述如下。唐代城门遗址和龙舟的发现1973年在“深挖洞”运动中,市里决定沿环城马路挖防空洞。为此,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准备集中主要力量做好文物保护与发掘工作。1972年下半年我在参加河姆渡遗址发掘期间,突然有一天办公室打电话要我回文管会,说东门口原文化用品商店与原新华书店之间的东门口马路在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很大的木头。我到现场一看,原来是唐代的东渡城门遗址。由于这里是交通要道,考古时间不能拖得太久,只是匆匆地作了清理,未能把全貌揭开,这是十分可惜的。以后我与文管会老书记虞逸仲对和义路挖防空

3、洞就特别注意。所以,当甬江印刷厂工地出现宋代城门遗址时,我们都十分高兴,因为文献上虽有记述宋代城门,但只是寥寥几字。一旦把宋城门面纱揭开后,再往下挖,五代城门的面貌也许会暴露出来;再往下挖或许能见到唐代城门的真面目。后来,果然在此挖到了唐城门。唐代城门称什么不知道,宋代称渔浦门,因此我们把唐代城门也称它为“渔浦门”。渔浦城门发掘表明,它是在宁波筑罗城时就开辟的,是东渡门西北角的一个城门。这个城门内是直接通向集市的渔浦巷,从出土的大量精美越窑青瓷残器证明,是一个陶瓷贸易和集散地,通过码头进入渔浦门内的仓库,另一

4、方面也是渔类货运集散地,因此名为“渔浦门”。我们在挖开的唐代地坪面上,清楚地看到城门是一次性构筑成的城门,方向为南偏西28度。全部用长方形砖头砌筑。城门分为东西两壁,东壁0.8米宽,西壁为1.22米宽。当门道清出后,同志们都说开了眼界,因为在长江以南唐城与唐代城门还未见有考古资料发表。该唐城建筑确实讲究,城的外壁全部包砖、门道地坪都经过加工,为5-10厘米的“三合土”硬地面。因为唐渔浦城门紧靠姚江,土质比较软,所以墙基下打了成排的木桩,似梅花形排列,称为梅花桩。每根桩长0.57-0.65米。打下的木桩顶部基本

5、上在一个平面上,其上再砌砖,从发掘出来的城墙门道两侧砖壁测量表明,历唐、五代、宋三个朝代,城壁坚固,整齐,基础一点也没有变动。唐代的城门道宽3.02米,门道深9.6米,城宽10米。龙舟是在邮电局工地出土。当时在发掘中出土了一条形似船的长木头,中间凹下去,因此人们都称它为“独木舟”。它的发现,马上轰动了甬城,大批群众到工地来看。为了保护古船,我们把发掘出的古船由16个民工抬到当时文管办院子内(即现天一阁)存放,为防止古船开裂断开,用清水把“独木舟”清洗干净。同时我们发现在船舷上有等距离方小孔,在方小孔中尚有断木

6、,在船底有小方孔、也有木塞,头、尾均有铜大钉和固定板。该古船系一条独木制成,总长11.5米,宽0.95米,深0.35米,L/B=12.10,B/T=3.17,首部离基线高(前昂势)0.69米,后部离基线高(后翘势)0.46米,据此应为龙舟。其依据是:第一,据上列的L/B达到12.10的情况看,制作该木舟时,并不从装载量功能上考虑,而是从追求速度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一艘比赛艇。第二,在首部位置所开五孔中,其中间一孔应为篙孔;后四孔是龙舟上部安系龙首等装饰件部位的卯孔。第三,在舟体的两侧,有17档间距为0.6米,相

7、对位置为0.04×0.05米的长方孔,用长方形断面木贯穿其中,上置木板。这个设施显然是竞渡者的位置,两舷伸出端当为划浆支托架安装处。第四,排水量为1.862吨,舟体重量为0.711吨,载重量为1.1520吨。每个竞渡者体重以50公斤计算,17名划桨手总重为1.05吨,龙舟安排17个位置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且还留有一定的储备浮力。根据龙舟与出土的越窑青瓷共存表明,这艘龙舟的年代应在唐大中年间(847-859),说明唐大中时明州在姚江已有划龙舟的习俗。宋代码头的发掘1978年8月,宁波市东门口的“交邮大楼”正在筹

8、划施工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工程一拖再拖,这为我们考古发掘反而带来了方便。当时办公室同志研究后,认为东渡城门口,地处余姚江、奉化与甬江汇合的“三江口”西测,这一带原为唐宋时代的国际海运码头,也是相当繁荣的江厦国际市场。我们根据地形与所处位置,决定对交邮大楼范围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参加这次考古的有我和虞逸仲、杨国民、孙友清等。我们发掘的主要目标是该楼的地下室,共挖5×5米的探方11个。后因发掘到海运码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