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初心如磐.doc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doc

ID:53700835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doc_第1页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doc_第2页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一百二十六年前,一个小男孩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4岁时,小男孩挥笔在学堂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一句豪言:“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陶行知,为了这一理想,他赴美留学,主修教育。1917年,陶行知婉拒导师杜威留美任教的邀请,舍弃国外出人头地的个人前程,一回到祖国,就一头扎进了农村教育。他在晓庄办学,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1939年2月,陶行知来到重庆,看到许多战时的孤儿没人教育,于是就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当时的学校运行举步维艰,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他迫不得已,停止体育

2、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不幸逝世,那年他才55岁。周恩来闻讯匆忙赶到,他俯身拉着陶行知尚有余热的手含着泪说:“陶先生,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了,你的事业会有你的朋友,你的后继者们坚持下去的。”第二天,陶行知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锦旗,上面赫然印着八个大字:“民主之魂,教育之光。”毛泽东为他题写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称赞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诠释了“人无教育,就不能自立;国无教育,就不能自强”。八年前的八月三十一日,我怀着期盼的心情坐

3、上了去往大山的汽车,汽车在山间盘旋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这所座落在山腰的学校,第二天早晨,我带着激情和兴奋踏上了第一节课的讲台,然而,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课本上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笔记,瞬间像无字天书一样,结结巴巴,口齿不清,毫无逻辑,跌跌撞撞,为满怀憧憬的第一堂课画上了失败的句号。曾经的满腔热血骤然如人间地狱一般冰冷,难道我就不能真正踏进教师的大门,我为自己找到形形色色惨淡的理由去说服自己放弃这门职业,但是,我没有放弃,我脑海中总回想起当我推开教室门时,孩子们渴望知识而高昂的头颅和无比澈亮的眼睛。我心中回荡着一个声音:我爱这些孩子们。为了更显专业特长,

4、我重温大学中外文学,新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抛弃昨天的一地鸡毛,继续在教师的路上努力前行。一百年前,国人就大呼:“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唯教育者之功。”陶行知更是在金陵大学毕业演讲之论文《共和精义》中一语道破教育之本质之使命: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锦瑟流年,韶华倾负,教育之重任并不仅仅存在于一百多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时代在变,时代的历史使命在变,如果说,一百年前,教育者的使命是救国,而今天的教育甚至不能作为战场的武器,血液本身已经病了。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5、下攘攘皆为利往。现任教育者,无不视当教员为苦途,究其因:无名无利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2015年热传网络的辞职信,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教师,得到领导批准。温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环境是教育者的灾难。恰如同学少年,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了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了安逸。每一个教育者都有权利去选择,是麻木冷漠,日益痛苦悲凉,还是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支教西部,一支就是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老师在蓬勃长进后对所有教育者的忠告:“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能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

6、”陶行知早就告诉教育者:“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后人强则国家强,青年强则民族强,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而道远,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现在就是你我。民族伟大复兴,教师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莫将少年误,以此,寄语教育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