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

[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

ID:53703095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_第1页
[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_第2页
[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_第3页
[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警校毕业生的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警校牛的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警校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祛码,扮演好口己的职场角色,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牛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高效发展,并实现H我价值。警校大学生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后备力量。在择业的过程小,每一位警校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可是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

2、发展对警务工作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索,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许多警察学院的毕业生不能进入公安队伍,甚至有的失业。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T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吋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7这一严峻的客观就业现实再次向我们警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必须从传统的包分配思想屮转变,适应社会现实就业的需求。自1985年开始,大学牛的分配制度开始向泊主择业、双向选择”过渡,尤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上警校不等于进了就业保险箱,不等于入警。警校大学生也必须接受市场的

3、选择。在2006年底人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现在我们大概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了,然而警校毕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毕业生群体,所以警校大学生能否拥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就业心态至关重要。H前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都是人事部的公务员改革造成的,以前大家貝需要参加资格考试就行了,现在却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过我认为公安部也会考虑的,不然屮国的警校全都办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安院校前段时间还努力去迎接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白景富副部长亲自接待评估专家,说〃你们对公安院校的评估就是对公安部的评估〃.这些就足以说明部里面还是非常支持警

4、校的发展的.下面笔者就从警校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对其就业进行分析。一、关于警校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就业理念滞后警校人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人误区:1.“仗着关系不努力”例如警校许多大学生杖着自己有关系而不去努力学习,自身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索质,过硬的文化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毕业后加入公安队伍,而真正品学皆优的佼佼却被拒之门外。2“非公安队伍不入”许多警校生认为自己上了警校就必须入警,然而这与当前严峻的招警就业是相悖的。3.“就业难不如在读书雹在警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

5、希望通过再次读书扭转困境,(-)价值判断盲FI1.攀比与求高心理。在一攀比心理影响下,警察作为特殊的职业,成为每个警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趋向。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H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别,有些警校人学生就盲H放弃,事后却又后悔不己。另外,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齐个方面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屮。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H求高心理,往往使H己与很适合H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例如警校大学生一般不会去某个公司当保安,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进入公安局。2.自卑与自负心理。自卑心

6、理往往使毕业生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退化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以前通常流行着一种大学生“五靠”的说法,即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丄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这种依赖心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青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少数学生,在就业择业屮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Z意,师兄师姐Z言,进行取舍,表现岀较强的依赖心理。当然,对就业择业这样的大事,适当的征询意见,是无可

7、厚非的,但是学生本人一定要有成熟而理智的思考。俗话说“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毕竟,工作是要我们自己长期亲自去体验参与的,若是缺乏兴趣,势必会影响创新,不利于H后发展。若是对工作有所抵触,后果更为严重。总之,不舒心的工作,对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们更要“量体裁衣另外,还有-•些学生或因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鬥身社会背景缺乏,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个时候往往不正确归因,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其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不利于大学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及生活。相反,有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