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

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

ID:53707331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_第1页
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_第2页
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_第3页
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探讨【摘要】在煤矿现代化程度口益提高的今天,煤矿井下的大型机电设备逐渐显露出了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都是以电为动力为主,所以如何来让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将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本文将基于现代煤矿企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加强煤矿供电系统管理的对策,旨在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关键词】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对策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煤矿企业也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难发现,在现代煤矿企业当中,供电系统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其高效生产的基础部分。与供电系统的初级运行阶段相比,现代煤矿企业逐渐的开始重视供

2、电系统的可靠性,相关可靠性的研究也必然成为现代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如何来让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不断增强呢?1保障矿井双电源双冋路供电系统在矿井地而中,无论是配电所还是变电所,其高低压母线的连接都必须采用单母线分段连接方式來实现。只有这样,矿井供电的连续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具体而言,应该设置两回路电源路线。针对立井提升机、通风机、瓦斯抽放泵、主排水泵等设备来说,应该具有两会路直接由变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在这其中,供电线路应该使用各自的母线段与变压器,并坚决不能分解任何其它的负荷。而针对于辅助设备、控制回路而言,

3、则需要具有可靠的备用电源。耍想让•漏电装置的监测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们必须保证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高低压安全保护装置,对其进行及时的升级与更换,并通过智能型综合安全保护装置的采用来建立起针对于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另外,在检测漏电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功率方向法或零序电流法,以此来让抗干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让因为保护误动而产生的停电事故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1]。2采用先进的无功补偿设备由于煤矿供电系统中的异步电动机与变压器都属于感性负载,加之要想实现电磁场的建立,相应异步电动机与人容量的变压器就必须在运行时从系统屮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在这样

4、的背景下,系统对于无功功率的需求必然将不断增加。我们知道,线路中无功功率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增加线路的供电损耗与供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不断下降,且用于补偿异步电动机与供电变压器的无功需求也会随之下降。那么,为了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增加无功补偿电容器,以此来满足异步电动机与供电变压器的无功需求。具体来说,无功补偿设备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即分散式与集中式。分散式,即是在异步电动机或者大容量变压器设备区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并将其与相应的无功消耗设备连接在同一段母线上,要让电容器组的容量始终都与用电设备的无功需求处于相互匹配的状态。集中式,即是在变电站母线侧

5、安装补偿电容器[3]。针对于电容器组的投切,应该通过无功功率的数值或者变电站进线侧的功率因素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让无功功率在供电系统进线侧的平衡得以实现。总之,无功补偿装置应该随着用电设备的投入而同步进入到系统当中。只有这样,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例:某矿从地面变电站向井下综采工作面实施供电,其供电的距离是5km,而输电电缆采用的是3X120niin2的交联电缆,一次电压和二次电压分别为6kV和1140V,其工作面的总负荷为3000kW,负荷率为0.7,平均功率因数为0.65o那么,其年工作时间则为6120h(340X18)o通过无功补偿技术的

6、采用,一般情况下,工作面移变二次侧并联电容器组的系统平均功率因数将达到0.95左右,那么其补偿前后的节约费用即为:2.1线路损耗节损的费用所以,根据上述变压器容量补偿前后的差异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少投入一台市场价位35方左右的1250kVA变压器。综上所述,对于这样的工作面而言,通过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每年节约的资金至少都在120万左右。3结语总而言之,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必然是一项庞大且负责的系统工程。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必须在人员、材料、设备、管理、制度等各种方面因索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得以实现。对于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梳理,从中找出影

7、响供电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与环节,然后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另外,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工作,必然具备了长期性的特征,需要我们广人电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必须以不断的调整来适应实际的牛产需求。参考文献:[1]吕小辉•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探讨[J]•科技展望,2014,14:103.[2]王秀颖•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1:232-233.[3]丁建文•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1):36.作者简介:朱发和(1978—),男,安徽枫阳人,

8、安徽省淮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