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

ID:53708647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1页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2页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3页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4页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5页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6页
资源描述:

《开发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初探2009年4月20日随着开发区体制理顺,如何运用现有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为企业发展打造更好平台成为摆在开发区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市场化运作,利用好外来资金成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市场化运作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要求1、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很大,但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多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区设施配套速度很快。截至2008年底,区政府对开发区投入累计近4.5亿元,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累计修建公路37公里,铺设供水管线22公里,排水管线65公里,电缆、通讯光缆20公里,天然气管线10公

2、里,完成绿化41万平方米,热力管道20公里,安装路灯676盏。建成区范围内已全面实现“七通一平”(即供水、排水、路、电、讯、宽带、闭路电视及场地的自然平整)。但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开发区没有自己的供水厂、没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许多道路仍未实现绿化、亮化,部分企业无土地安置,整个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影响招商引资的突出问题。2、政府投资为主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运作模式,已走到尽头。过去,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区政府投资,开发区实施6的模式,建什么项目都要靠财政投入来完成。随着开发区

3、管理体制的理顺,区政府对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将逐步减少,而开发区现有的薄弱财政收入,将无力承担庞大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政府包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方式,在开发区已经走到尽头。二、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要解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积极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变原有政府单一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旧模式势在必行。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思路应是:改变城市建设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鼓励多元化投入,开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目前,在开发区推行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1、国家政策明确。从

4、2003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为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家政策明确要求政府类基础设施项目应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来明确政府与各市场主体的责权利,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新建项目投资主体和存量项目的运营主体。这一明确的政策导向是在总结全国各地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化运作设定了宏观面的支持。2、外地已有成功经验。近年来,各地纷纷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成效显著。各开发区也对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已取得许多经验。潍坊开发区、温州开发区、长沙宁乡经济

5、开发区都有采取市场化运作成功的经验。63、河口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第一,区委、区政府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上,主要领导作了专门部署和要求。第二,开发区正在筹备成立两家公司,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投、融资平台。第三,通过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开发区广大干部对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完全能够接受和领会。第四,开发区的现有规模和发展潜力已具备支持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三、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市场化运作具体措施市场化,就是各类资本能够在同样的规则之下展开竞争。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吸引民间

6、资本(含外资)更多地介入基础领域,也有利于促使国有资本大大提高竞争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市场化、企业化、宏观间接调控,由此可知市场化是一个复杂艰辛的渐进过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市场化运作,必须创造以下一些必要条件:第一,实行政企分开。在现行体制下,政府既是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造成职能交叉,角色错位。只有在政企分开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企业才能成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形成高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而政府则从基础设施的垄断经营者转变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形成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第二,引入竞争机制。6许多基础设施具

7、有自然垄断性。但由一家或极少数企业垄断经营又会扼杀竞争活力。因此,为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率,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应作为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在制定具体改革政策时,应首先把公用事业的自然性垄断业务与非自然性垄断业务相分离。自然性垄断业务主要指那些固定网络性操作业务,如自来水供应产业中的管道等输送网络业务,其它业务则属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政府应把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作为管制的重点,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具有较大的竞争潜力,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在整体上实现有效竞争。第三,建立政府信用机制。基础设施吸引民间投资的基本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