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莲语文阅读.ppt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

ID:53708782

大小:2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25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_第1页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_第2页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_第3页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_第4页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慧莲语文阅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总复习之陕县初级实验中学赵慧莲记叙文阅读1、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2、掌握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解答常见的中考阅读题。教学目标1、概括一篇文章、几段文字、一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文章的主旨。2、品析句子,有自己的见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用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5、谈自己的阅读看法和体会。中考常见题型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轻轻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

2、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

3、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及中心。2、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本文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要赏析。4、“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运用联想写出此刻作者的内心想法。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完这篇短文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记叙文阅读概括事件提炼中心的方法一、明确题干的要求。(从答

4、题范围来说,要清楚题目要求概括的是文章哪些段所叙述的事件;从答题语言来说,看清楚题目要求中有没有对字数或者句式的要求。)二、具体的答题方法: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3、看题目找线索,组合文中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词语。4、一般陈述的格式为:谁+什么情况+事+结果。其中“人”,特指主人公。5、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一般格式为: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句子作用看位置——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方

5、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2、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点名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情感。承上启下。照应题目、开头及前文。强调的作用等。3、句子在文章末尾的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言有尽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注意、思考。总结全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6、。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品析句子的应对策略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和情感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

7、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2)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