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标有感.doc

学习课标有感.doc

ID:53712414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学习课标有感.doc_第1页
学习课标有感.doc_第2页
学习课标有感.doc_第3页
学习课标有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习课标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标紧跟时代语文教学大踏步向前许家沟乡二中语文教师李永红最近几日认真细致地阅读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并且对比了先前的实验版语文课程标准,发现了课标修订的必要性与时代性。他的修订使语文课标变得更人性化更具体了。尤其在前言部分增添了很多实际的内容。总之,改动的意义十分重大。现就写作这一项来谈一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意义。写作,在我们国家盛行科举考试的那些年代里,那是一文定终生的。一个有志于读书学习的人,写作是必须的。我们常习惯于通过人的服饰来评价一个人,他的气质,他的涵养,都可以借此来推断。一般说来,人的服饰跟个性是相匹配的。而文章呢,就像人的服饰一样,同样也可以反映人物

2、的气质与涵养。一个朴实的人,他用的文字常常是平实的,表情达意也是内敛的;而一个浪漫的人,他所用的文字常常是华美的,表情达意也是外放的。故而,考官们可以透过或感性或理性的文字,观察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深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借助文章来考查一个人是否有为官的涵养与能力。直至今天写作一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一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人必定要学会写作。在课标中就明确了写作的重要性,并把写作教学分散到各个学段,逐步提升,螺旋变化。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写话训练。降低难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第二阶段,则是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

3、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第三阶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明白写作是表达的需要,是与人交流的工具。第四阶段,要求更高,更具体。自然也更有益于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

5、见解。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依据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时常是学用结合,策略与评价相辅,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具体做法有:我会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进写作的要点与关键,把赏析优美文字当作是评讲作文课。还会特意设计作文教学课,使学生在这节课上,对作文的理解更透彻,上的更过瘾。也会抓住学校征文活动这一契机,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番指导和鼓励,使他们更加热爱写作,快乐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也会上段落写作课或者写景课、写人课、描写课、抒情课等等分门别类的作文课。在课上配以多元化的评价,我们的作文课反而成了学

6、生最乐意上的课。作为一名热爱写作并担任着教学写作任务的教师来说,希望自己能在平日的教学中做到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文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的水平与得分。新时代的教师也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会使作文课堂容量更大,形式更丰富,展示交流更方便,评改更及时。就以上谈到的这些,可能只是个人一点浅薄的认识。更多的学习还有待继续认真地研读课标,并把课标的思想真正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

7、把更多的有益的知识展现给学生,内化成他们自己的学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