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doc

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doc

ID:53714591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doc_第1页
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doc_第2页
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究数学作业是复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一项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涉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互动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作业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已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中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是不同的,而现在又是班级授课制。任何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接受快的学生,能够一点就通或者是无师自通;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在努力的情况下也能慢慢的懂;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能拿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否则他们就学的非常吃力,甚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这样就要

2、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一、实施分层作业的迫切性因为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一定作业和练习的必要性。然而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明显感觉初中数学难学,作业难做,这里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方面传统的作业习题形式单调,注重单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要求方面往往一刀切,期望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出现学困生“吃不消”、尖子生“吃不饱”的尴尬局面。这样的作业不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不利于各类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学习习惯、

3、数学基础、家庭环境等因素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即使同一班级学生也往往会形成后进、发展和领先三个层次。如若作业设置能够把握梯度、提高趣味性和灵活性,针对智力和原有数学基础的不同层次特点设置内容和要求不同的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进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课内作业应该重基础,全体学生要统一标准和要求,设置应基于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根据中层学

4、生的水平设计,取材应是书上例题或习题及其简单的变式,使得后进生通过努力也能达到基本要求。课后作业则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各层学生能够做的好内容。对于后进学生,要降低难度,主要根据教材内容,将例题进行简单的变式,或将难度较大的习题分解成小题来让其完成;针对中等生,要巩固练习,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参考书本上的课后习题;而对学习领先的学生则要设计一些拔高发展类题目,在重视知识落实的基础上,加强难度较大以及综合类题目的训练。三、作业批改做到层次分明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

5、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现在教师都是实行“全批全改”,这样就会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每节课都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6、,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作业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就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既然“全批全改”存在着这么多弊端,那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怎样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批改

7、作业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反思的地方。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2、小组批改作业。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总之,分层作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把学生的实际与作业的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安排和分层设计作业,达到检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较好地体现了面向

8、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