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

ID:53717266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6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_第1页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_第2页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_第3页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_第4页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为本,文化为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为本,文化为真——《月迹》的教学后思考如东县实验中学李旭东《月迹》课堂视频是2010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课比赛的现场,再次回看视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加清晰,语文课堂应该抓住两点:一是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特质;二是文化,这是语文教育的根本。阅读教学需要阅读,阅读从哪里切入呢?从文本的语言切入,这样可以将繁复的课堂变得简洁,比如课堂设计的主问题是:你发现的是怎样一个月亮?这样的主问题,既是寻找“月迹”,又是发现“月亮”的文化内蕴。寻找“月迹”,这是对文脉的梳理;发现“月亮”的内蕴,这是对文本阅读的深度解析和理解。寻找文脉是阅读的基本要求,而探寻文化内蕴则是提升阅

2、读素养的深层要求。桥段一:生:我找的是在院子里的月亮,我觉得这里的月亮安静了许多,它就像一个非常羞涩的少女一样,像一块玉一样,有光泽,非常迷人。师:能读一下吗?生有感情地朗读。师:月亮在院子的地面上是什么样的?生:玉玉的,银银的。师:“玉玉的”是个什么样儿?生:我觉得就是像玉一样,很有光泽。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里的“玉”是比喻,这里的“玉”呢?生:我觉得是形容。师:是形容什么呢?生:是形容月光非常皎洁。师:你有没有摸过玉啊,玉是什么感觉?生:非常光滑的,细腻的。师:凉凉的,润润的。“玉玉的”和“呼作白玉盘”这中间的“玉”表达的意思相同吗?生:不同。师:“白

3、玉盘”中的盘子是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形状,而贾平凹描写的则是一种感觉。中秋夜,在院子里,我们是那种凉凉的,温润的感觉,此时,眼前的一切是什么样儿呢?生:看到的一棵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花朵。师:作者描写院子里的桂树时,老师感觉这里文学色彩不浓,所以老师在这里改了一下,来看一下。出示幻灯片。读一下,是不是有了文学色彩啊?自已再读一下课文,你赞同我的改法吗?生:我不赞同,因为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的感受,小时候的童真,就不用那种文学色彩,这更能突出孩子心里真实的感受。师:谢谢,我也觉得这一改不是孩子的语言,而是我这个年龄的语言了。你又在哪儿发现了月

4、亮?教师追问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紧扣文本的语言深入阅读,高质量地理解文本,这就是“语言为本”。语文教学的“文化”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以文化人即文化。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就是阅读文本教化学生。从基础的语言文字入手,打好语言基本功,这是知识基础,也是技能基础,更是人成长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以文陶冶情操,以文锻造精神,以文修身养性,这就是“文化为真”。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月迹》就是引领人们如孩童般纯净地寻找美、发现美、成为美的精神小品,所以,带着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追寻美,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以文化人”,即语文的文化力。桥段二:师: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5、。你愿意吗?有一个什么样的月亮?生1:纯洁的月亮。生2:皎洁的月亮。生3:我想要有一个能给我带来希望自信的月亮。生4:有一个晶莹剔透,散发着幸福光芒的月亮。生5:我希望有一个可爱一点的月亮。生6:我想要一个神奇的月亮。生7:我想要一个洁白无暇的月亮。生8:他们前面几个希望的月亮我全都想要!(同学们大笑)……师:月亮是这么多,只要你想要,就一定会有的。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她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当我们心中都有了明月的时候,我们又仰起头来,天上的月亮成了什么?生:月亮成了我们的印章。师:印章是什么?生:就是古代人们在书法上和一些绘画上盖的章,现在也有人用。师:你有吗?生

6、:我没有。师:如果你有一枚印章,你会在上面刻什么?生:我会刻上我自已的姓名。师:刻上自已的姓名之后,那么你把这个印章按下这个东西就属于谁的了?生:就属于我的了。师:刻上自己名字的印章按在书上呢?生:书本就是我的了。师:那把它按在天空呢?生:那月亮就是我的了。师:月亮就是印章啊,那天空呢?生:天空就属于我们的了。师:是啊,整个的天空不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吗?师:我们拥有了美丽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中秋佳节,心中拥有这一轮明月,拥有了童真,拥有了童心,也让我们成为文章中的人物吧。教育即为教化,语文教育就是这样“以文化人”,不是政治说教,不是空洞教条,而是在语言中润泽,在文字中濡

7、染,在文章中陶冶,所以,“文化为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月迹》一课让我对语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语言为本,文化为真。这,就是我的“本真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