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

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

ID:53726375

大小:346.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_第1页
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_第2页
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_第3页
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汉赋中的古描 写.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1期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01.36No.12014年1月JournalofNingxiaUniversity(Humanities&SociMSciencesEdition)Jan.2014论汉赋中的怀古描写袁亚铮(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汉赋中有较多的怀古描写长期不为学界重视。后世怀古题材的特征主要有三种:一是因古迹激发而形成的感怀:二是以景物的永恒衬托人事的易变;三是以讽谏、议论、抒情为怀古的主旨,而这些特征在汉赋中的怀"b-~i写中都有初步的显现。考察汉赋中的怀古描写,对我们深入认识怀古题材的发展轨

2、迹有一定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关键词:汉赋;怀古;写景;借史抒情中图分类号:I207.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14)01—0090—04“怀古”是指作者亲临某一历史遗迹而引发的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也是汉赋中较早的怀对古人古事的歌咏或感怀。它和咏史有相似之处,古之作:《文选》已单列“咏史”一类。而怀古题材的成熟较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弥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晚,直至初唐陈子昂的《白帝城怀古》《岘山怀古》,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以“怀古”为标目的诗歌才正式出现。怀古诗在唐代哀哉!l4]发展迅速

3、,到中、晚唐时期大盛,此后在诗歌中独立此赋是司马相如随武帝狩猎,途中经过秦二世成类。任何一种文学题材的发展和成熟都要经过一的陵墓有感而作。赋中作者把秦二世亡国的原因归个漫长的时期。虽然怀古诗在唐代才得以成熟和定结为“持身不谨”“信谗不悟”,这对喜好游猎、重用型,但怀古描写很早就进入了文学领域。《诗经》中酷吏的武帝有着明显讽谏意义。就有一定的怀古描写,汉赋中的怀古描写更多,却两汉之际,三辅大乱,班彪从长安前往天水避长期不受重视。如果我们要对怀古题材的发展轨迹难时作《北征赋》。赋中写到作者行经长城故地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则汉赋中怀古描写是不容忽视

4、的感叹:的一环。所以,本文试对汉赋中的怀古描写略陈管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见.以期就教于方家。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惠。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一汉赋中怀古描写而辞。“怀古”。方回将其概括为“见古迹,思古人l】这《文选》作者由秦修长城之举思索国家治乱原种由古迹而及古人古事的感怀早在《诗经》中就有因,认为德政才是长治久安之计。体现。《毛诗序》在解释《诗经·王风·黍离》时说:“周东汉末,桓帝闻蔡邕善鼓琴,诏其人京。蔡邕有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感于这一时期的

5、朝政混乱,宦官专权,就途中经历,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用怀古来阐作《述行赋》:释本诗的主旨,表现了汉人的怀古意识。汉赋中较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早地涉及怀古描写的是贾谊的《吊屈原赋》。贾谊被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增佛胖之不臣。问甯越贬长沙,“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此赋虽直接之裔胄兮,藐劳嚣而无闻。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描写屈原事迹的文字不多,但在借古抒情上做了较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6_早的探索,是怀古题材的滥觞。《全汉赋》作者行至大梁,他讽刺信陵君朱亥不收稿日期:201

6、3—07—12作者简介:袁亚铮(1982一)女,河南许昌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唐文学与文论研究。一90—遵君命,擅自主张。在中牟,他想起作为家臣的中牟世。”[112由此我们看到,两汉的士人既博学多识又善宰佛胖背叛范中行;到管邑,他感慨管叔对西周的属文,文士这种史学素养的提高,使得怀古描写进反叛。等等,这些史实概括起来都是臣下背弃君上。入辞赋成为可能。联系蔡邕所在的东汉晚期正是宦官专权。君权受(二)经学及复古思潮的影响抑.就明白作者描写这些典故的用意了。儒学本为复古之学.“六经”本就是上古的文通过以上的列举,我们可以看

7、出,汉代的怀古化典籍,自武帝尊儒,经学渐兴,至元、成而大盛。描写大多出现在纪行类的辞赋中.多是作者在行旅“经学自汉元、成至后汉,为极盛时代。其所以极途中经过某一古迹生发感慨,虽未必是专门针对某盛者,⋯⋯元帝好儒生,韦、匡、贡、薛,并致辅相。自一古迹进行描写,但大都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后公卿之位。未有不从经术进者。”[12古代的文化典和作者的经历或政见有关。且辞赋对古迹外在的客籍“六经”。在汉代演化成借阐释古代典籍而为当代观的描述较少,多是由古人古事引发的对现实的议的政治寻求依据的经学。以复古为依据的儒者,往论和感慨。往寄希望于复古来解决现实

8、的社会矛盾。元帝时,灾异频现。用度匮乏,公卿大臣认为是祭祀昭穆及二怀古描写在汉赋中增多的原因帝王的庙制不合古制,于是贡禹奏言“古者天子七(一)两汉的修史热潮及文士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