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

ID:53727435

大小:278.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_第1页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_第2页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_第3页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_第4页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6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1.29.No.62013年6月POLYMER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Jun.2013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刘贤光,张春庆,胡雁鸣,张学全2(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系,辽宁大连11601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摘要:以新癸酸钕(简称Nd)/氢4J6--_异丁基铝(简称AI)/氯化二乙基铝(简称C1)为催化剂进行了丁二烯(简称Bd)聚合。考察了催化剂配制时不同Bd用量、[All/[

2、Nd]、[c1]/[Nd]、聚合温度和时间对Bd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配制时,随Bd用量的增加,催化活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聚合物产率在[AI]/[Nd]比值很低([All/[Nd]=10)时即可达到100%。所得聚合物具有高相对分子质量(丽=44×10),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47),高cis一1,4结构含量(98.3%)。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基本不受反应奈件的影响,显示该催化剂具有高的稳定性和立体定向性。关键词:钕系催化剂;丁二烯;聚丁二烯中图分类号:TQ31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1000.7555(2013)06—0028.04稀土催化剂用于共轭双烯烃聚合时具有高活性和1实验部分高cis—l,4结构选择性,由于高顺式聚共轭双烯烃表现1.1主要原材料出拉伸结晶的特点,使得其硫化胶具有良好的耐疲劳Nd:0.3mol/L的己烷溶液,佛山市昌赐新型建筑及抗裂纹延伸性能,成为近年来合成橡胶生产技术的材料有限公司提供;A1:1.0mol/L的己烷溶液,Alfa研究热点[。具有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一

4、更为优异的性能,如高的撕裂强公司产品;Bd: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提供,使用前以正度、更低的生热和滞后损失等【。KaitaE0J等以茂稀土丁基锂在0℃处理0.5h;环己烷:锦州石化公司提化合物与AI(i—Bu)3/[Ph3C][B(C6F5)4]组成的催化供,使用前经分子筛浸泡,Cal回流后蒸出。体系.合成了=1.32,cis一1,4结构含量为1.2试样制备,.97.3%的聚丁二烯,但该稀土化合物及助催化剂价格1.2.1催化剂的制备:在经抽真空烘烤后并充氩气处昂贵。Laubrylj等以Nd(P204)3/A1(i—

5、Bu)2H/理的安瓿中,按设定比例用注射器加入Nd、Bd的环己A1Et2C1为催化剂,采用特定的配制方式,得到cis一1,4烷溶液和,于60℃反应30rain后,加入Cl,该催化含量高于98%,M/M。<2.1的聚丁二烯,但其催化剂体系在60℃陈化2h后备用。剂配制工艺复杂。本课题组曾以Nd(P5【】7)3/HAl(i—1.2.2聚丁二烯的合成:在经抽真空烘烤后并充氩气Bu)2/A1Et2C1为催化剂,通过特定的催化剂配制方式处理的40mL安瓿中,用注射器依次加入己烷、Bd和进行了异戊二烯的聚合,得到了M/M=

6、2.0~2.2,陈化后的催化剂,于50℃恒温水浴中聚合4h,用含质cjs—l,4结构含量为95.5%~97.1%的聚异戊二烯5。量分数1%防老剂264的乙醇溶液终止聚合反应。所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在脂肪烃中具得聚合物经乙醇沉淀、洗涤,于40℃真空干燥至恒定有良好溶解性的新癸酸钕[Nd(vers),简称Nd]为主质量。催化剂,与氢化二异丁基铝[HAl(i-Bu)2,简称A1]和氯1.3分析与测试化二乙基铝[AIEt2C1,简称C1]组成的催化体系,通过1.3.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7、:采用德国改变其配制条件,研究了该均相催化剂体系聚合BdBrukerVertex一70型红外光谱仪,将聚合物溶于氯仿,的规律。在溴化钾盐板上涂膜,记录红外吸收谱图;聚丁二烯的收稿日期:2012.11-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974016)通讯联系人:胡雁鸣.主要从事共轭二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开发,E-mail:ymhuOdlut.edu.cn第6期刘贤光等:钕系催化剂合成高顺式窄分布聚丁二烯29cis.1,4、1,2和trans一1,4结构含量按如下公式计算l_6J:速为1.0mL/min,

8、测试温度为30℃。cis一1,4content(%)=(17667×D738/A)×100(1)2结果与讨论.55^1:2^.,1,2content(%)=(3673.8×D9l】/A)×100(2)2.1Bd聚合的影响因素trans一1,4content(%)=(4741.4×D967/A)×100(3)2.1.1催化剂配制时丁二烯用量对聚合的影响:由A=17667×D738+3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