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

ID:5373206

大小:695.0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08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_第1页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_第2页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_第3页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_第4页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简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合同号:2006328000122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报告(简本)浪头昌前岛扭岛丹东航道管理处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9年9月项目研究报告辑要中文题名鸭绿江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英文题名<>交通编号项目来源交通部单位编号合同号2006328000122分类号起止时间2006年10月—2009年6月第一完成单位丹东航道管理处参加单位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

2、所毛爱华杨奇项目执行董学让郑宝友负责人负责人季晓光报告主要编写毛爱华董学让杨奇曹玉芬高峰陈汉宝李焱季晓光人员毛爱华工程师董学让高工郑宝友教授级高工杨奇工程师马志刚高工高伟工程师季晓光高工主要参加陈汉宝研究员人员曹玉芬副研究员高峰副研究员李炎副研究员孙精石研究员周华兴研究员孙连成研究员王丽杰工程师王波工程师1报告摘要:鸭绿江多年来河道演变导致太平湾电站以下航道形成多处浅滩,船舶通航困难。浪头港至江海分界线段航道受浅段限制,1000吨级以上船舶乘大潮方可通航;而主要的出海通道西水道退化成潮沟,失去通航能力。由于淤积主要发生

3、在朝鲜岸侧,使朝鲜的陆域面积不断增加,而中国岸坡处于受冲地位,国土防护压力增大,应进行航道整治工程,以维护和保持中朝两国边界线稳定。鸭绿江口地处黄海北端,冬季受冰凌的侵蚀,受流冰的作用,每一年冬季航标损失惨重,影响船舶通航安全。针对丹东浪头港至江海分界线(28km)航道整治段的水文、泥沙及水深地形进行现场实测和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整治段的径流、潮流场特征,泥沙来源及冲淤机理以及流冰对航标破坏,提出多汊型航道整治措施和航标防冰措施,以改善鸭绿江出海航道条件,使鸭绿江中朝友谊桥至江海分界线段航道满足Ⅲ级航道定级标准,达到让1

4、000t级船舶全天候通航,3000t级船舶乘潮通航。提高丹东港综合通过能力,保证丹东通往国内、国际各港水上路线的安全畅通,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对保护我国国土,维护中朝边界现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引言鸭绿江发源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全长795km,流经辽宁省境内256km。鸭绿江上游共有四座(云峰、渭源、水丰、太平湾)水电站,均未设置通航船闸,导致航道只能局部段通航。丹东市位于鸭绿江下游,鸭绿江大桥以上航道定为Ⅵ级航道,以下航道定为Ⅲ级航道。由于航道多年演变,形成多处浅滩。太平湾电站至鸭绿江大桥40.6km航道只有小型

5、的旅游船舶航行,鸭绿江大桥至江海分界线39km航道1千吨船舶也要乘潮航行,使港口设计吞吐量难以满足,制约了丹东经济的发展。项目的总体目标:(1)通过鸭绿江(浪头港至江海分界线)河床航道泥沙淤积规律及整治措施研究,提出多汊型航道的整治措施。(2)通过整治措施的研究,使鸭绿江中朝友谊桥至江海分界线段航道满足Ⅲ级航道定级标准,达到让1000t级船舶全天候通航,3000t级船舶乘潮通航的目标。(3)通过鸭绿江流冰规律以及流冰对航标的影响分析,提出航标防冰措施。研究主要内容:专题一、鸭绿江航道(浪头港至江海分界线段)整治段水文、

6、泥沙分析研究专题二、鸭绿江河床航道泥沙淤积规律及整治措施研究专题三:鸭绿江河口流冰对航标的影响分析研究1主要研究内容1.1专题一《鸭绿江航道(浪头港至江海分界线段)整治段水文、泥沙分析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技术路线是:(1)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编写研究工作大纲,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大纲的评审,在充分完善工作大纲后,即以工作大纲为基础开展工作。(2)资料搜集与现场踏勘。广泛搜集鸭绿江河口的历史资料(包括水文、气象、泥沙、地形地貌、流冰冰况等)和相关设计与科研成果,搜集国内外相关河口工程的航道整治研究成果,针对目前鸭绿江航道现状

7、、碍航和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因素等进行研究,确保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3)水文泥沙全潮现场测量。为了解目前鸭绿江航道整治工程附近水域的潮流运动规律和泥沙情况,同时为潮流和泥沙运动数模试验提供试验依据和必要的水文参数,于2008年8月19日~8月26日期间,开展了潮流、悬移质含沙量、盐度、表层底质取样等水文测验工作。(4)水文、泥沙分析研究。通过对鸭绿江口水文泥沙和地形等历史资料和本次水文泥沙全潮测量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整治河段的航槽及浅滩演变、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研究,提出整治原则和初步的整治工程方案。实施方案是:(1

8、)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本次实测的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深入了解鸭绿江河口的水文泥沙和地形地貌特征;3(2)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图和泥沙变化,分析航槽及浅滩历史演变情况、航道地貌与水沙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整治河段泥沙运动规律;(3)总结国内外主要河口整治实例与经验,结合本航道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治原则和初步的整治工程方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