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pdf

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pdf

ID:53734661

大小:212.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1

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pdf_第1页
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pdf_第2页
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5期湖北林业科技V0l_42。NO.52013年1O月Hubei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Oct.,2013喀斯特地貌小流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以贵州沿河县白泥河流域为例赵志国(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O0714)摘要:通过对白泥河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现状分析,整体采取脆弱生态环境恢复模式。对应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治理恢复模式,加大人工修复力度。提出重度石漠化地区宜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促进更新恢复方式,中度石漠化地区采取人工诱导恢复与经济林规模种植方式,轻度石漠

2、化地区采取特色经济林果栽植方式。关键词:石漠化;喀斯特小流域;生态恢复中图分类号:$71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3)05—0063—03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形河和平镇复兴村与黑獭乡石坝沟村交界处注入乌地貌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高原山区,全省江,全长100km,流域面积1700km,其中喀斯特土地总面积17.61万km。,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面积占流域面积的9O以上,地貌类型以岩溶峰73。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复杂,生态环境丛、洼地为主,落差

3、710m。有支流宜居河、沙子极其脆弱,加上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河。多年平均流量26.53m。/s,年径流量8.37亿m。响,导致石漠化问题突出[13。2007年7月,国务院,年径流变差系数0.29,平均坡降6.7‰_3]。白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泥河上游河面开阔宽100~300rrl,过青龙村之后-2015)》,明确了西南岩溶石山主要分布在以贵州河面收窄,江面宽仅剩501TI,两岸地势开始抬升陡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2]。“十一五”峭,为典型的低山峡

4、谷溶蚀地貌,两岸山形地势与期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做好贵州省55个县沿河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市、区),约1.79万km2的石漠化治理试点工作。非常相似,只是长度略短而已。通过对贵州省白泥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段,喀2石漠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斯特低山峡谷区典型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进行规划设计。针对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喀斯特2.1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提出不同等级石漠化根据《2O11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石漠化状况分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技术,进一步推动渝黔桂滇连布图》

5、的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土地利用片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分类标准(GB/T21010-2007)进行土地利用划分。经综合分析得知,白泥河流域石漠化等级以轻1流域概况度、中度为主,中度石漠化地区有部分地点为重度。白泥河又称甘龙河,乌江东岸一级支流,发源其中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其他草地和未利用地石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红石,流经重庆市漠化发生面积超过83。人工恢复地区中、轻度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沿状况居多;部分无法干预地段,中、重度发展趋势较*收稿日期:201

6、3—05—22作者简介:赵志国,(1978~),男,工程师,从事园林规划及林业生态研究。64湖北林业科技第42卷明显,虽然扩展趋势较弱,但生态环境恢复难度较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白泥河南岸沿河县沙子镇大,见表1。特产沙子空心李2006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2.2石漠化治理方向护产品”。是贵州省第5个被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白泥河流域紧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品。适于特色经济林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可百里画廊,西部还有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为通过发展当地乡村旅游及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进一主的麻阳河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交步推动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表1白泥河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生态-恢复模式强植被早期恢复阶段的人工护理,是植被进行后续3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恢复模式演替的关键_5]。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种类组成从高大乔木向典3.1重度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模式型的小灌木退化,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1)封山育林。重度石漠化地区多分布在白泥生化演替,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一乔灌河小流域峰丛中上部。该区域的岩石裂隙、沟谷中林一灌木林或藤刺灌丛一稀灌草坡或草坡一稀疏分布有

8、部分灌草和乔木幼苗,如火棘、柃木、悬钩子灌草丛[4]。但沿河县优越的气候湿润、光热同步,等,乔、灌、草立体结构不明显。该区域因地势过于故仍保持了该区域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陡峭,人力无法攀登,立地条件也不具备人工更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可能。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先锋植早期物种类型多样,植被恢复潜力度较高;受立地物,选择具有一定种群规模(或物种多样性相对较条件及植被生长周期影响,石漠化修复程度低、恢高)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定期检查植被生长状况,复速度较慢。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