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

ID:53741799

大小:1.88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2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4期沉积学报V01.31No.42013年8月ACTASEDIMENT0L0GICASINICAAug.2013文章编号:1000-0550(2013)04-0563—08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王高平,王震亮,赵雪娇李彦婧王念喜任来义曹红霞(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710075)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发育风化壳岩溶储层,因古地貌代表了地层沉积和成岩作用的背景,因而在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构造背景和地

2、层展布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并结合铝土岩厚度分布和古沟槽识别结果,准确恢复出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延安地区西南部表现为古岩溶高地,中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古岩溶斜坡,东部属岩溶斜坡与岩溶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古地貌格局和古沟槽的分布影响了储层的形成、发育和天然气的富集。延安地区岩溶古高地、靠近侵蚀古沟槽的斜坡位置含气性较好,可能与大气水淋滤等因素导致的储层发育程度、物性好坏、不整合面之上盖层的封盖性等因素有关。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古地貌特征残余厚度法铝土岩厚度古沟槽第一作者简介王高平1986年出生男硕士研究生油气运移与成藏E—mail

3、:xiaosa.zuoyihui@163.coin通讯作者王震亮男教授E—mail:wangzl@nwu.edu.cn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研1岩性和地层分布究的深入,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盆地在早奥陶世沉积后受加里东构造运动作用整体延安地区研究面积约2.0×10km。从组成下抬升,经历长达1.5×10a的风化剥蚀后¨卫J,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顶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看,马六段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主要为石灰岩、含云灰岩和白云岩,马五段主要为白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地貌单元J,并可进一步

4、将岩云岩、含灰云岩、石灰岩、含云灰岩和含泥云岩。马家溶高地划分为洼地、平台、斜坡,将岩溶台地划分为浅沟组以蒸发潮坪沉积为主,发育含膏云坪与藻泥云坪洼、缓丘、台坪、沟槽。气藏主要富集在奥陶系顶部的微相,具有含硬石膏斑晶、硬石膏结核的岩石组合,经古风化壳内,靖边气田就位于古地貌的高部位。相对古岩溶作用后,形成了层状分布的溶蚀孔洞,成为储而言,岩溶斜坡这一古地貌较低部位的天然气藏形成集空间的主体。在经历了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研究较为薄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延安地间断后,于中石炭世又再度接受沉积,受到岩性、地区,在奥陶纪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加里东期的抬层、古构造、古水动

5、力场及古地理坏境等多种因素的升作用,导致奥陶系顶部岩溶作用强烈,整体处于古影响,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影响储层的发育特征J。岩溶斜坡背景(图1)。恢复其延安地区下古生界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的马家沟组沉积期经部的古地貌形态,对于认识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特历了三次海进一海退旋回,在纵向上构成了六个岩性征,探索其中的天然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段。其中马家沟组一、三、五段以白云岩、硬石膏岩和文基于现今地层展布,主要利用“残余厚度法”、“印盐岩为主,偶夹少量石灰岩,马家沟组五段为风化壳模法”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沟槽等地貌发育的储层段,又分为若干个亚段和

6、小层,马家沟组单元,并结合测井曲线进行了古沟槽的识别,恢复出二、四、六段为石灰岩和白云岩,在补偿坳陷盆地还有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古地貌特征。硬石膏岩产出。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4117212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研11—8)联合资助收稿日期:20126—25;收修改稿日期:2012~8-27第4期王高平等: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569侧向和上倾泥质充填封堵性能比较好。Sinica,2003,21(1):106-112]7李道燧,张宗林,徐晓蓉,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与构造对

7、气5结论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3):9—15[LiDaosui,ZhangZonglin,XuXiaorong,eta1.Palaeogeomorphologyandstructure(1)采用残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并结合铝controlofthegasreservoirinthemiddlepartofOrdosBasin[J].Petro—土岩厚度分布和古沟槽识别结果,恢复出延安地区奥leumExploration&Development,1994,21(3):9—15]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