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ID:5374971

大小:372.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8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第11期NO.11,2013(总第274期)学术论坛ACADEMICFORUM(CumulativelyNO.274)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吴金艳【摘要】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归纳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碳排放的现状特点,并通过岭回归的方法对广西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广西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低碳经济;岭回归;多重共线性;广西【作者简介】吴金艳,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2[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4-4434(2013)11—0105-05“低碳经济”于2003年在英国政府发表的题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型;林伯强m(2010)引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入城市化因素研究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书中首次出现,并迅速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和研实现低碳转型应当在保证GDP增长的前提下,通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所过控制城市化速度和将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展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摒的机会,以及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和改善能源结构来弃了传统工业时代以“三高一低”为特征的粗放型实现;佟新华(2012)研究了经济发

3、展、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和人口规模变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均具有较大的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目前,广西正处于工业累积贡献;王世进~(2013)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化中期阶段,已有的地区经济发展经验表明,这一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温室气体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的大量排放。因此,有必要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域中影响碳减排的因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研究行研究。从而为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方法看,主要采用了情景设定分析法、经济计量方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法、DEA分析法、因素分

4、解法、投入产出法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一研究所课题组[6](~5-88)(2009)对中国到2050年的能、相关文献综述源需求和碳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朱跃中用(2001)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采用了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共同开发的LEAP模型预测分析了在未来不同情集中在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比如,徐玉高【t】景下的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需求及其排放;(1999)探讨了人口增长、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对人徐玉高(1999)、林伯强(2010)、陈青青t91(2011)、李均碳排放的

5、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和人均GDP科[1~1(2013)等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区域的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而能源消或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费强度的下降则是碳排放减少的重要来源;徐国分析;李志强【(2010)、佟新华(2012)、何维达【2]泉等t~(2006)分析了经济发展、能源效率和能源结(2013)对山西人均碳排放影响因素、中国工业燃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烧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和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素进行了分解分析:郭朝先【131(2010)构建了一个扩[基金项目】南宁市社科院“

6、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特聘专家岗工作团队成果之一105展的f进口1竞争型经济一能源一碳排放投入产出模放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型,采用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朱二、广西碳排放现状勤【t41(2011)建立了人口、消费和碳排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碳排放变动进行了本文采用不同化石能源消费量及其相应的碳模拟分析。从研究区域看,既有国家层面,也有地区排放系数来测算广西历年碳排放量,同时结合人层面。徐玉高(1999)、徐国泉(2006)、宋德勇㈣口和GDP数据(GDP为1978年为100的不变价(

7、2009)、林伯强(2010)、雷钊[1司(2011)、何小钢[17j数据)计算得到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和碳排放(2012)、王世进(2013)等人对影响中国碳排放的强度(即万元GDP碳排放量,单位:吨)数据。其中,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王圣[183(2011)、霍金炜【嘲历年(1978—2011年)化石能源消费量、人口和GDP(2012)、于维洋~oJ(2013)等人分别对江苏、新疆和数据源于广西统计年鉴,碳排放系数采用IPCC(国河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