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

ID:53749795

大小:274.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3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_第3页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4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7月Vo1.36Ⅳ0.4JournalofTangshanTeachersCollegeJu1.2014山西太谷秧歌语雷幽默技巧研究闰文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的改编,促进太谷秧歌的传承、革新与发展。关键词: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中图分类号:H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

2、(2014)04-0015-04D0h10.3969~.issn.1009—9115.2014.04.005TheStudyonHumorSkillsofYanggeDanceLanguageinTaiguCountyYANWen-jing(CollegeofLiterary,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Abstract:ThehumorouslanguageofYanggedanceinTaiguCotm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factorsinitspopularity.Changes

3、inlanguageelementslikephonetics,semantics,andsyntax,skillfuluseofidiom,dialectandrhetoricaldevices,andviolationoflogicrulesallbelongtohumorskillsofYanggedanceinTaiguCounty.ResearchonthesehumorskillsCanbeusedtoguidecreationofnewplaysandadaptationoftheoldscriptsandpromoteinheritance,innovat

4、ionanddevelopmentofYanggedanceinTaiguCounty.KeyWords:YanggedanceinTaiguCounty;language;humorskills“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的民间小戏,流行于山西录钻,只要叫我一圪钻,杀父母的冤仇也能解一半。(《七中部的祁县、平遥、榆次、寿阳、榆社、武乡(接近祁、贤妻》)太地方)、清徐、交城、文水、晋源一带[1]。太谷秧歌深受长相丑陋的光棍娶了年轻貌美的寡妇,小两口打闹不晋中地区老百姓的喜爱,其幽默的语言风格功不可没。语断。上例是丈夫主动向妻子示好,妻子不予理睬时,他和言的幽默与剧情发展紧密结

5、合,语言幽默为主,情景幽默观众互动的几句话。“劝”“钻”“半”同韵,朗朗上口,且为辅。本文主要探讨语言幽默。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来自语言轻松诙谐,道理实在,既能缓和夫妻间紧张的气氛,于民间集体创作,其生成方式丰富多样,需从多个视角对又能让观众在共鸣中真心一笑。其进行分析。(二)谐音岔说一、变异语言要素在交流过程中,将对方说的词听成与其音同或音近而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正常组配可以形成符意义大相径庭的词。两个词的意义反差越大,越显滑稽。合规则的语言,帮助我们进行正常思维和交流。幽默则“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是由于听话人耳背,有时是有意为之。破常规”,对语言要素“动手动脚”

6、,让人们感到意外和惊秧歌中的谐音岔说属于后者。如:喜,继而开怀大笑或莞尔一笑。(2)姚:兀是我记书来。(一)顺口先:你记得甚树了?大树、小树、核桃树、枣树、榆顺口指的是利用句尾字同韵凑成整齐的句子。通俗易树和柳树。(《先生拉磨》)懂,节奏性强说起来顺畅,听起来悦耳。如:本剧中先生不学无术,好色无度。先生急着去见雇主(1)人们常说,两口子吵架不用劝,身上就带的突的妻子,书童姚二愣想让先生教他读书。先生故意开玩笑,收稿日期:2014.04。09作者简介:闰文静(1987.),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方言学。.15.第36卷第4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

7、7月把“书”听成“树”,还列举了各种树木。先生滑稽可笑的三:我再问你五常?形象跃然纸上观众既笑书童的无奈,又笑先生的无知。三婿:夏收一场,秋收一场,割麦子再回茬,一起拉(3)大:你来了?下场,打下麦子入了仓,这不是五常?(《三婿拜寿》)二:埋了?还露的腿了。(《背板凳》)三女儿提醒丈夫拜寿时说话要有分寸,用“三从四德”弟弟到哥哥家,哥哥寒暄“你来了”,弟弟故意把“来”“三纲五常”考丈夫。丈夫一句“兀还不知道了”让人们听成同韵的“埋”,“埋了”不吉利。这是弟弟故意和哥哥以为他会老老实实地回答。但他却胡乱用日常生活中的杂调侃。两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