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到《〈论语〉今读》-论文.pdf

从《论语》到《〈论语〉今读》-论文.pdf

ID:53754890

大小:19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3

从《论语》到《〈论语〉今读》-论文.pdf_第1页
从《论语》到《〈论语〉今读》-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论语》到《〈论语〉今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论语》到《<论语>今读》袁菊华(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立足现实生活,认为《论语》中蕴含重塑伦理道德的基石。本文从原典、实用、情本这三个《<论语)今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入手,以孔子的言行举止为切入口,具体阐述《论语》和《<论语)今读》之间互为关联的内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关键词:原典实用情本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反复提及“儒学原典”一者,我们不必要把孔子看得遥不可及,可以把他拉到我们身词,意思是要穿越历朝历代儒学大师对《论语》的解读,直指边。孔子经常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谈话.问这个同学你的理想孑L子及其弟子生活的年代,还原其生活场景

2、。以孔子之“情”志向是什么,同学回答后也会问,老师你追求什么?孔子说,之“性”诠释《论语》,而非出于政治、统治之需,并试图在当今我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对,一答,平平常社会现实状态下重塑伦理道德。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导引常,虽然是很质朴的话语,但很多思想火花就在不经意当中社会私德的恢复,从而促进社会公德的建立。也许李先生正爆发了,无论是子贡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抑或子夏的“礼是有着对时代对社会对国家深厚的感情,方才有如此深切后乎”,都让孔子自己幡然心动,“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的悲悯。他从源头上解释了中国社会千百年以来因袭相承诸往而知来者”,“启予者,商也”,于教学相

3、长中,学术累进。的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等固有特点——宗教、伦理、政治混再如,孔子对孔文子的评价,并不以其公德之瑕而废其私德为一体,根深蒂固,致使中国社会势必走一条只属于自己的之玉,而是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因人,因时,因地,这就是道路,“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论语》作为儒学原典的体现之一。知也⋯⋯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代代相承,并且正因如2.哥L子的好学此,中华民族才具有强大的融合力量和绵延不息的传承。由孔子自认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此,说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文化甚至文明的形成中起着基之好学也”。李泽厚先生认为这里的“学”不仅包括“学习

4、文石的作用,也不为过。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孔子始终献、历史、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同时更指积极实践的人生态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人本,“仁者,人也”,若非如此,谈何能度和韧性精神”(《论语今读》P158)。关于孑L子的好学,不乏产生千年的影响力而绵延不衰?不强求,不勉强,顺势而行,“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的经典细节和孔子学鼓琴因势利导,正是顺应了万物四时变化而生的学说,仿佛“日的坚韧持恒。放眼天下,有多少人能够如此般严苛地对待自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自然,融人中国历史发展的血脉,为己的求学?又有多少人在求学中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知道与人所本有,那么唤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人,而不仅

5、成不知道?“十有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孔子对人生为社会之理性存在,遵循社会公德的约束,更是“情”之所在,的规划是如此清晰而具体,所以.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有七情六欲”,孔子堪透人性之本,从生活中领悟生活真过程中,哪怕就是“累累如丧家之犬”也可大方自嘲,即使为谛,《论语》势必是一场实用的盛典。本文以李泽厚先生在人诟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也胸怀敬意地道《(论语>今读》中提出的“原典”“实用”“情本”三个词语为关一声“隐者也”,并执著地“复往”。孔子对于学习,身体力行,键词,解读《论语》和《<论语)今读》。孔子到庙,“必问礼”,非不知礼,是为“礼”。求学成

6、为一种内一、原典需,又将这种内需演化为一种“私德”,人人而“私德”,则“公《论语》作为儒学原典,内容涵盖博大精深,在此仅从孔德”岂不指日可待?子对学生的教诲及孔子自身的求学两方面谈谈。教育和学习伴随人一生的成长,每个人都可以如孔子1-孑L子的教育这般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不遗余力地追求,这在任何一个时《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呈现,语录体多以对话形式出代。任何一种体制下都可以进行。这也是李泽厚先生一再强现,对话意味着有生活情境,那么从生活到生活,即使千百调的《论语》现实实用的原因所在。年之后的我们,理解起来也不会很难。1:3语化的表达,语言二、实用简单质朴,甚至像大白话一样,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

7、老师孑L子的很多言论并不玄虚空谈,都是顺从生活本真的回答,很生活化。孔子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接受朝拜的圣道理.从生活中来,可以直接指导生活的具体行为,朴实而生动。这贯穿于整个《论语》中,并非只言片语,而是其本质,不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同“仁”之于“礼”。孔子不讳言享乐,菜的季节不对,不吃,用的作料不对,1-孑L子的“孝”不吃,席位不正,还不肯就座,对于衣裳的式样、颜色的搭配。关于“孝”,这是“仁”的具体实施,孑L子自然看重,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