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清代前期苏州疾病谱构成-论文.pdf

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清代前期苏州疾病谱构成-论文.pdf

ID:53754894

大小:173.6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3

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清代前期苏州疾病谱构成-论文.pdf_第1页
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清代前期苏州疾病谱构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清代前期苏州疾病谱构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陪陇学诼m医史文献一一一’‘一⋯⋯⋯⋯⋯⋯⋯⋯⋯⋯一一—__—_—_———-—_-____————-———-_一2013Vo1.14No.5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清代前期苏州疾病谱构成AnalysisofDiseaseSpectrumofSuzhouinEarlyQingDynastyBasedonLinzhengzhinanyian冯丽梅,何丽清(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关键词清代;临证指南医案;疾病谱;苏州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

2、13)05—0004—02《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临证近一半。可见清代前期苏州多发病、常见病为吐血、咳医案,由华岫云收集分类编辑而成。全书共10卷,89嗽等肺系疾病,疟疾、痢疾等时行杂病,泄泻、呕吐等肠篇,疾病88门,每门由叶氏门人撰附论一篇(因卷十幼胃系统疾病,还有虚劳性疾病。其次如暑、湿、温等与气科要略是总述各种儿科疾病所用药大法及基本方,故候环境关系密切的疾病较多。这与现代疾病谱研究大疾病门少1类)。卷一至八记载内科之杂证、时证案,卷致相同,现代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

3、疾病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书末附录为中医案所用方剂索发病率较高,分别排在第1位与第2位。由于现在引,“以便初学之士查阅”。《临证指南医案》写作有自身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所以普通医院对疾病谱研究不特点,其记载每类疾病例数不一,相差甚大,且对病案包括传染病。结果见表1。分证型并录,证候分类极细,大多只有几例,1例者比表1《临证指南医案》疾病构成(前32位)比皆是。叶天士是清代前期江苏苏州人,他长期在苏州顺位疾病病案(例)构成比(%)顺位疾病病案(例)构成比(%]行医,故择取《临证指南医案》对清代前期

4、苏州疾病谱1吐血1988.9517便闭431.942咳嗽1366.15l8便血431.94构成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当时苏州疾病的构成,对当3疟1336l01l9遗精421.90时常见病、多发病有所认识,从而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苏4虚劳1l04.9720心脘痛401.81州乃至江南疾病谱的历史变迁有所帮助。5痢853.8421淋浊391.766肿胀803.6222郁381.721研究方法7泄泻763.4423肝风351.588痰饮703.1624噎膈反胃331.49由于妇科与儿科专科性较强,针对特殊人

5、群,故选9呕吐592.6725中风311.4O取《临证指南医案》一至八卷内科病案进行统计分析。10木乘土572.5826疝281.2711暑562.5327脾胃281.27将每一病种的病案数、分型数均进行统计,然后对病种l2痹552.4728痞261.18进行顺位整理统计分析。l3痉厥502.2629目241.08l4湿492.223O胁痛231.o42结果15温热482.1731痿22O.9916疮疡441.9932喘200.90经统计整理,《临证指南医案》1~8卷记载疾病75种,病案2212

6、例,其中记载100~200例的疾病有吐血3讨论198例(多是咳嗽带血,严格讲是咯血)、咳嗽136例、疟疾133例、虚劳110例,70~90例的疾病有痢疾85第1位的疾病吐血,198例,分型35类。其中阴虚例、肿胀80例、泄泻76例、痰饮70例,50~60例的疾20例,阴虚阳升30例,胃阴虚20例,劳伤中气虚18病有5门,40~50例的疾病有7门,30~40例的疾病有例,营虚12例,血络痹阻14例,血络痹胸胁痛8例,暑5门,20~30例的疾病有7门,10~20例的疾病有17热(含暑热郁肺)1例,肝

7、胃不和7例,温热、木火升逆门,10例以下的疾病有26门。从病种来看,几乎每种扰动阳络、阴虚肝风动各5例,下损及中、肾胃兼虚、心大的疾病在清代均有发生,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吐营热郁各4例,风温、寒热郁伤肺、上焦气分蓄热、怒劳血、咳嗽、疟疾、虚劳、痢疾、肿胀、泄泻、痰饮、呕吐、木血痹、劳力伤各3例,冬温、阴阳血虚、阴阳并虚肾气上乘土。l0种疾病病案共1004例,占总数的45.4%,接逆各2例,寒、热、火气逼肺、血后冲气上逆、阴中阳虚、[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o9YJC7

8、70048);山西中医学院创新团队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冯丽梅,博士,副教授,E—mail:meilibzy@126.eom[通讯作者]何丽清,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hlqyx@163.oom[收稿日期]2013—06—18医史文献T&Mfi}泛学诼-⋯⋯⋯⋯⋯⋯⋯⋯⋯⋯一一⋯⋯⋯~一2013年第14卷第5期脾肾兼虚、胃阳虚卫疏、劳心过度阳升、胃气上逆、肝气13例,阴阳并虚11例,阳虚(奇脉兼病)l0例,脾肾兼各1例。从中可见阴阳气血虚弱是吐血主要原因,但感虚7例,营虚6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