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

ID:53755276

大小:451.4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3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_第1页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_第2页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_第3页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_第4页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4)02.0014—11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张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仔细通读《聊斋志异》,可知l7世纪末的清初尚无玻璃;传统小型武器猎具弹弓仍在使用;大型火器火炮使用渐广;人们正积极探索对新传入传开的性病梅毒的防治办法;有人在向往和尝试断颈再植术和断肢再植术;传统针灸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关键词:聊斋志异;清初的物质文明;玻璃;武器;医术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而且

2、是明清著名小说中唯一的文言作品。书中描写了许多人与狐狸、人与其他动物的故事,脍炙人口。《聊斋志异》是被翻译成外语语种最多的古典小说名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阅读《聊斋志异》既可以进行文学欣赏,还可以体会文言的韵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升华,小说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学者通读细阅此书,还可以从中了解当时(17世纪末的清初)的一些历史情况、社会物质文明和生活的许多侧收稿日期:2013-09—10基金项目:九八五t程三期四川大学“区域历史民族创新基地”作者简介:张箭f1955一),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博导,主要研究历史和

3、文化。l4面。一般认为,《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O岁左右时便基本完成,以后又陆续有点增补[1]。蒲生活在1640—1715年,4O岁时为1680年,即康熙十九年。这时更是17世纪末的清初之初。鉴于学界目前尚无这一研究,故率尔操觚,以补阙如。一、清初仍基本没有玻璃。《喷水》云:“闻院内tF~t,有声,如缝工之喷衣者。⋯⋯太夫人亦惊起,两婢扶窗下聚观之。妪忽逼窗,直喷棂内。窗纸破裂,三人俱仆,而家人不知之也。”[2]据此可知,清初仍无玻璃或至少玻璃很罕见,绝大多数房屋的窗户仍糊的纸,而没安装玻璃。《农妇》中蒲松龄的总结和点评也印证了当时无玻璃(镜),而用铜镜:异史

4、氏日(蒲的自称):“⋯⋯其豪爽自快,与剑仙何以少殊,毋亦其夫亦即磨镜者流耶!”I2]1瑚玻璃在近代工业化以前有三大用途,一是做杯盏器皿,二是做玻璃窗,三是做玻璃镜(在玻璃板的一面涂水银)。在玻璃镜出现以前,中国传统上用铜镜供人照看。铜镜日久会生锈导致看不清,于是要定期磨镜才能保证其正常使用。中国是瓷器的发祥地和兴盛之国,一些外国甚至称中国为瓷国,一些外语将“瓷器”等同于“中国”,二者是一个词。比如,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英语,称中国为China,首字母大写;但首字母小写成china时,意思便是瓷器。玻璃和瓷器这两种东西或材料笔者觉得各有长短千秋,难分伯仲,可以互

5、补。瓷器的兴旺发达也许从某个方面抑制了玻璃的发明和发展,部分消解了对玻璃的需求。虽然文献中和考古文物中也有零星的记载、发现和实物,但不像西方,总不普及。《喷水》中的那所宅院的主人官居部曹(大致相当于今Et中央各部的司长),家中有几个丫鬟仆人,也属官僚和富人了。但窗户上仍糊纸没装玻璃,说明当时社会上就没有玻璃的生产和销售。《聊斋》中也偶尔提到玻璃。《道士》云:“比入其家,陈设华丽,世家所无。⋯⋯酒馔芳美,备极丰渥。⋯⋯珍果多不可名,贮以水晶玉石之器,光照几榻。酌以玻璃盏,围尺许。”Ej1这里是说,用很大的玻璃杯(罐、坛)(围尺许)斟酒饮酒。但这里的玻璃不是今1

6、5天所理解的很普通的玻璃器皿,而是类似于珠宝玉器珍珠玛瑙黄金水晶的极名贵宝贝,系“世家所无”、“备极丰渥”、“多不可名”的奇珍异宝。而非寻常百姓家用得起的建筑材料、餐具饮具、玻璃器皿。故其定非国内生产销售的手工业产品,而显然系远渡重洋而来的舶来品,所以才如此名贵。直到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撞开,西方的玻璃,包括其生产、销售、使用等,才慢慢传人。中国人也才开始渐渐使用玻璃。二、传统小型武器猎具弹弓仍在使用。《王兰》载:少顷,欠伸,目遽张。翁大喜,抚问。女言:“向戏园中,见一少年郎携弹弹雀,数人牵骏马,从诸其后。急欲奔避,横被阻止。少年以弓授儿,教儿弹。方羞诃(呵)

7、之,便携儿马上,累骑而行,⋯⋯”_3这里所说的是一种传统小型武器猎具弹弓。其形状很像弓(箭),只稍小一点。但发射的是小石子(头)小铁丸等弹丸,而非箭矢,属于所谓十八般兵器之一。《聊斋》中的《竹青》也隐约提到这种弹弓:“竹青(按,即雌乌)恒劝谏之,卒不能听。一日,有满兵过,弹之中胸。幸竹青衔去之,得不被擒。”鲫这里说的是,由湖南人鱼客化成的黑乌被清兵用弹弓发射的石子击中受伤.雌乌竹青将受伤之鸟衔住救走,使之幸免坠落被擒。这种弹弓古代较普及。自居易有诗:“⋯⋯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数粒米入口,一丸已中胸。”[]古代的弹弓主要用弓杆(

8、部分用弓弦)作弹力。迥异于今日之弹弓用橡皮筋作弹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