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

ID:53755674

大小:438.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3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_第1页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_第2页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_第3页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_第4页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6月学术交流Jun.,2014总第243期第6期AcademicExchangeSefiMNo.243No.6·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赵司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200035)[摘要】阿格妮丝·赫勒的著作蕴含着一条解放的主线,主题从政治解放到文化解放,向伦理解放演进。政治解放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展开,将“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替代;文化解放则从宏观政治转向了微观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的“需要”,通过尊重人的需要而将人作为最高的价值;伦理解放是对文化解放的发展与补充,一方面继续释放被压抑的人性,另一方面

2、则用道德伦理为人性设限。解放也是自我救赎,生命的意义在解放与自我救赎之间创造。现代人不再也无法依靠他人,尤其在道德问题上。自我救赎构成解放的目的与意义。[关键词]政治解放;文化解放;伦理解放;需要;个性伦理学;自我救赎[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4)06—0020一O6纵览阿格妮丝·赫勒的著作,其中始终蕴含着解放的主线,但解放的主题在发生变化,从政治解放向文化解放及伦理解放演进。政治解放主要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展开,文化解放更接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路径,伦理解放则具有鲜明的东欧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一、政冷觯欢经典马克思主义

3、的政治解放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的更替,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赫勒等人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考察,主张用真正的社会主义替代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对需要的专政》(与费赫尔、马尔库什合著,1983)中,赫勒等人认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它包括指令性经济、专制、特权、意识形态教条化⋯⋯这些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的要素。社会主义一方面是要实现自由、平等等价值,另一方面要消除现代性的弊端,这些弊端包括:特定社会形式下的社会压迫(以阶级、集团或精英压迫的形式);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压迫;消灭已获得的个体和集体的公民自由权;可以消除

4、的、现代工业化所带来的痛苦和负担;现代社会发展的灾难性和非理性的特征——区域战争;军备竞赛的负担和威胁;核战争的危险。L1在赫勒等人看来,苏联[收稿日期]2014—04—2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12CKS031);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反思-批判·创新_2O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2010EKS001)[作者简介]赵司空(1978一),女,湖北钟祥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2O·模式社会主义既没有实现以上正面价值,也没有减少这些弊端,甚至是放大了现代性的弊端。从正

5、反两方面来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均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赫勒等人指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不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首先,从意识形态上来看,苏联建国之初就在意识形态上树立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旗帜。其次,从资本主义运行的本质上来看,资本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经济合理性,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经济却是无效的和非理性的:生产资料的分配不遵从利润原则;官僚机制决定经济机制,而不是相反;剩余价值不是以资本利润的形式分配的;没有市场和市场机制;工人不能自由地出卖劳动力。赫勒等人试图为这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寻找一个新的替代者,这个替代者必须满足自由、民主、多元等价值,必须提高政治自由度,满足人的质的

6、需要。它可以是自由资本主义,也可以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赫勒等人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东欧并不具有土壤,而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值得追求的。值得注意的是,当赫勒等人将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替代者时,他们强调的是自由、民主、多元等政治价值,而他们在否定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时所指出的一些特征,即经济合理性、利润原则、市场机制等要素则是被忽略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说明赫勒等人强调的是一种政治解放,而不是经济解放,另一方面也说明东欧马克思主义者同样也具有一种政治理想主义的缺陷,这种缺陷恰好体现在忽视了经济合理性等要素。在这一点上,不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转向

7、,还是东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解放与伦理解放转向,都落在了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中后期转向《资本论》的写作,正是对早年政治理想主义的补充,试图从经济结构中寻找政治解放的动力和根基。这种政治解放的路径在赫勒的思想中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而后她从宏观的政治解放路径逐渐转向了文化解放及伦理解放。,二、文化解放在完成了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解放下,无产阶级及全人类将会实现全面解放。但是20世纪初的政治斗争受阻,使这种宏大的政治解放愿景搁浅了。马克思主义继而转向微观的文化解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