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

ID:53762077

大小:772.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4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8期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V。142N。.82014年8月FORESTRYMACHINERY&WOODWORKINGEQUIPMENTAug.2014基于单片机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夏凤鸣,刘英,李灏,眭蓓蓓(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了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继电器、继电器驱动芯片、光耦芯片、串口通讯芯片等。系统通过检测外部电路的开关状态对包边机进行实时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以及运行

2、显示、断电保护及互锁联锁等功能。关键词:包边机;单片机;检测;控制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953(2014)08—0019—03HemmingMachineControlSystemofRightRearDoorBasedonSingleChipMicrocomputerXIAFeng-ming,LIUYing,LIHao,SUIBei-bei(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CollegeofElectronicandMechanicalEnginee

3、ring,N帅jingJiangsu210037,China)Abstract:Ahemmingmachinecontrolsystemofrightreal"doorbasedonsinglechipmicrocomputerisdevelopedinthispa-per.Themechatronicstechnologyis印pliedinthesystem.Thehardwaremainlyincludessinglechipmicrocomputer,relay,relaydriverchip,op

4、ticalcoupling,serialportcommunicationchip,etc.Thesystemcontrolledthehemmingmachinere-al-timethroughthereal-timedetectionofexternalcircuitswitchstate.Thecontrolsystemhasmanualandautomatictwocon-trolways,andithasthefunctionsofrundisplay,power—ofprotectionand

5、interlock.Keywords:hemmingmachine;singlechipmicrocomputer;detection;control回望汽车工业百余年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各不相同,每种包边机从结构、制造及成本上看各有优已从实用性、可靠性提高到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实缺点,现在采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力机+包边模包边、台用经济性等方面。美观性与安全性必然对汽车车身提式包边机包边、机器人滚压包边等H]。随着汽车行业向出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门盖类件的表面质量。外覆的多品种、及时化、低成本的生产方

6、式发展,台式包边机门盖类件表面质量优劣对整车外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包边逐步成为主流。三种包边方式的对比见表l]。作用,为此,国内许多汽车生产企业纷纷从国外进口加目前,国内主要研发采用的是液压包边机包边工工门盖类件的各种包边机。一台台式包边机的平均价艺。该工艺以其生产效率高、包边质量好、设备占地面积格约200万元人民币,其成本高、维修维护困难制约了小、设备投资少、维修方便等优点被汽车生产企业所采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用I7],本文研究的包边机控制系统也是基于该包边工艺。目前,国内外汽车车门包边所采用的三种主流包1

7、系统功能与技术方案边工艺分别为:手工包边工艺、压力模具包边工艺和液压包边机包边工艺。汽车生产企业在包边机的选择上汽车右后门包边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包边机收稿日期:2014—05—19基金项目: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计划项目“新型包边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012创基028)第一作者简介:夏凤呜(199o一),男,江苏淮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研究工作。通信作者:刘英(1965一),女,福建建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机电一体化。26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8、第42卷学浆纤维分析结果见表5。数对打浆度的影响极为显著,磨浆浓度的影响显著,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盘磨间隙大于磨浆次数大于磨表5马尾松化学浆纤维分析结果浆浓度。确定最佳的盘磨间隙为30um,磨浆次数为2序号浓度/%次数/次间隙/nm打浆度/。SR纤维长度/um帚化率/%次,磨浆浓度为8%。在此条件下,马尾松的打浆度可以达到45.2。SR、纤维长度为1826.8um、帚化率为0.951%。通过控制盘磨机设备的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