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

ID:53782432

大小:1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6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_第1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_第2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_第3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_第4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和静县二中杨新玲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词:创设情景实际问题抽象化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 ,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是《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在生活中,我们既可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注入生活的气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学

2、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创设情景,侧重感知《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及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以“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为例: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

3、”这个成语?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老奶奶很着急,你能想办法帮助她吗?把碎片重新拼成新的圆形的镜子吗?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吗?有的学生说:我把它按照原来的碴儿接起来,用不干胶粘上。有的学生说:我利用圆周角的推广,在一个圆上做90。º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因此我在(教师示意到黑板上画)这个碎片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画出图形)这个斜边就是直径,找出了直径,就找出了圆心和半径。师:这种方法非常好。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你用什么方法把它粘起来”引发学生

4、探究粘镜子的知识,即已知圆心和圆的半径确定一个圆,这就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确定一个圆知识。)如图1,本题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根据垂径定理,作任意两弦(两弦不平行)的垂直平分线,即可确定圆心和半径。AMPNQ图1图2又一例:如图2公路MN和公路PQ在P点处交汇,且

5、使学生体验到噪音的危害性。该题在教育意义的背后,考查学生构建直角三角形,处理好图形与数据的关系,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激发改变现实的决心,体现了“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新理念。可见,学生只有在教师提供的不同案例中,能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中的规律,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为知识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活动等途径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式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

6、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二、生活问题数学化———实际问题抽象化,侧重建模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应用地位日益上升,数学建模正成为数学和科学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所谓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的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广义解释: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代数方程、函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就可称之为数学模型.数学的建模过程大致可用如

7、下框图说明:例如:换啤酒问题:小明的父亲从商店买回10瓶啤酒,商店规定3个空瓶可换回一瓶啤酒,若小明的父亲不再给钱,他一共可喝上多少瓶啤酒?其解法是:10瓶喝完,可换回三瓶;再喝完,则剩余4个空瓶,又换回一瓶,喝后剩下2个空瓶,此时借进1空瓶,则又可换回1瓶,喝完后还所借1空瓶.总计可喝15瓶.此过程中“一借”可谓巧.若我们采用代数法,设一共可喝x瓶,则空瓶又可换瓶,由题意得:10+=x解得x=15.无需“借”,真是妙.其实这里仅采用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简单的数学模型,很方便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