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

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

ID:53804083

大小:3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_第1页
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5.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2、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文中作者理想幸福生活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表现人民生活恬适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了桃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9.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10.《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

3、然自乐。。11.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未果,寻病终”。12.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13.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世外桃源。15.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忘之。《陋室铭》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4.写与人交往

4、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0.《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爱莲说》1.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文中比喻君子既

5、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出淤泥而不染__,濯清涟而不妖__”。4.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5.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6、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与“予独爱”中的独照应)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透露出作者对世风的失望。《大道之行也》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

7、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4.“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全文的总括句。6.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的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爱,天下亲如一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