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过度,底线失守李鸿玲.doc

宽容过度,底线失守李鸿玲.doc

ID:53814922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宽容过度,底线失守李鸿玲.doc_第1页
宽容过度,底线失守李鸿玲.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宽容过度,底线失守李鸿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宽容过度,底线失守高卜小学李鸿玲前日浏览网页,被上海的一篇新闻雷倒“上海将要对我们应用已久的‘X’下手,不日将要用其他符号来代替‘X’,追究其原因,是因为‘X’太刺眼,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损学生面子。”读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的孩子难道真的这么容易受伤?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舜的故事。“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外人对此不解:牛不守规矩,你为何鞭打自己?舜认为,牛不走该走的道,是自己没有引导好,责任在己不在牛。舜的迂腐顾不可信,因为他老人家已经仙去,而我们的教育却要“活学活用”用这个故事来解释说:“学生犯错,是老师的责任。”所以,面对学生违纪,教

2、师不能责备学生,而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这就是一些“专家”所说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像一个老师如果不是万能的,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这对教师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看待问题应该客观,而不是一边倒,“一棍子打倒一船人”是明显错误的。对待学生,应该宽容,少批评,多表扬,放大优点以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斗志,但是,没有底线的宽容就会变成纵容。教育的现状是这样的:一边是日益难管的学生,一边是高高在上、不切实际的指责,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便是束手束脚啥也敢管的老师。现在的教育改革给了学生宽松的氛围:不准排名次——害怕学生承担不起;不准批评学生——害怕伤害学生的心灵;犯

3、了错误也要表扬,那是给学生人文关怀。但现实是这样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的压力逐渐加大;高考严格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游戏规则在进行,没有分数就没有成绩,没有成绩就没有未来,所有的高中生都在为分数在“拼命”;遵纪守法倒换罢了,一旦触犯法律,违法乱纪,法律就会严厉的追究责任,对任何人都不会“徇私情”。表面上看来,法律赋予了老师教育学生的权力,其实不然,人们给教师戴上沉重的枷锁,却希望老师们轻松地跳出优美的舞姿;有人把学生溺爱成了轻飘飘的棉花糖,却要求老师们用铁锤把它炼成锋利的宝剑;有人把教育权力弱化成了一把薄纸刀,却要老师用它去修理杂乱枯枝;有人把教师生活压成了一张弓,却还要教师

4、们用这张弓来弹奏美妙的乐章。教育需要雕琢,就会有疼痛;教育需要清理,就会有删除;教育需要前进,就会有淘汰;教育需要成功,就会有批评。没有爱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欣赏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样,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不否认“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学生”这样的神话,但要想改变一批人、改变一代人,仅有爱是不够的,仅有宽容也是不够的。神话毕竟是神话,离现实太遥远,而我们所处的现实太残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的是要知错就改,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改正错误中换来的。知错不改,甚至于连说也不能说,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5、”,怕孩子想不开“出意外”。那么,可想而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他们能接受什么样的打击,他们的成功率又有多大?有爱有罚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当教育只能采取宽容,而不能用批评手段时,就绝不止是教育的悲哀,绝不止是教师的不幸,绝不止是学生的悲哀,而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了,这种教育模式将要毁坏的,绝不仅是社会的哪一部分,而是这个社会的全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