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

ID:53819319

大小:10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出课教师:温武一、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效替换的方法。2、会利用物理公式ρ=m/v间接地测定物质的密度,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得出结果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验探究和操作能力。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尝试教学理念。四、教学过程(1)导学案基础知识部分反馈(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完成实验,教师指导(3

2、)学生反馈,学生点评,教师补充和鼓励实验小组成员:实验目的:测量物质密度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小石块,盐水实验操作过程:(一)、测量固体密度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小石块沿量筒侧壁缓缓滑入量筒中,待液面稳定时,读出此时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V=V2—V1,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测量小石块密度小石块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体积V2/cm3小石块的体积V/cm3小石块的密度ρ/(g/cm3)(二)、测量液体密度调节天平平衡,将盐水

3、放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次用天平测量出到完液体后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计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1—m2,液体的密度为ρ=m1—m2/v测量固体密度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量筒中盐水体积V/cm3烧杯和盐水的剩余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盐水的密度ρ/(g/cm3)五、常见问题(1)一位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盐水,再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ρ=(

4、m2-m1)/v1这位同学测量的密度准确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六、知识拓展(1)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蜡块的密度吗?说说你的想法。方法1:压入法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①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 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④ 根据公式ρ=m/v求出石蜡密度方法2:坠入法(配重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

5、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④ 根据公式ρ=m/v求出石蜡密度七、课堂检测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

6、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小组测量—种易溶于水口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

7、的颗粒体积是________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g/cm3。(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____。本节课设计目的: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熟悉仪器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引领启发,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体现尝试教学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