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成的.doc

黄河是怎样变成的.doc

ID:53821454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黄河是怎样变成的.doc_第1页
黄河是怎样变成的.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黄河是怎样变成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

2、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

3、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

4、“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5、“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6、中心。  (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  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适宜生存现在忧患河人类资源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