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doc

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doc

ID:53828064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doc_第1页
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doc_第2页
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数与数轴(一)说课稿四川省中江县群星中学熊光军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数与数轴是义务教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2章“数的开方”第二节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两节: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与数轴。本节教材在有理数的基础上,以平方根为基础,从具体的例子提炼出无理数的概念,并进而将数从有理数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说明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六种运算,且在有理数范围成立的运算律与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说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就为今后在实数范围内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三角形、函数、分式等各种问题作了准备。(二)、目标分析1、知识

2、与技能(1)、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2)、了解数轴上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学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计算器探索无理数的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并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2)、经历探索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理解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域的实际价值。(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1)、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2)、理解和掌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所建立的关系。难点:(1)、正确理解无理数的意义。(2)、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关键:明确无理数的特征,以及实数在数轴上

3、的表示方法;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四)、教具准备:计算器、直尺、圆规、剪刀、方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六)、学生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遵循“体验——观察——猜想——归结——总结”的主线进行学习。二、说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刚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之后,继而学习无理数和实数,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兴趣高;但同时学生刚进入八年级上期,普遍年龄小,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不成熟,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也都可以化为

4、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导入,引出无理数的概念。(二)、探索新知:(1)、问题1:做一做,用计算器求教学时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求得的数只是一个近似值,不是准确值,而且也不可能是一个准确值。然后再让学生观察P8的教材,这里是用计算机计算,取得小数点后873位,以增强学生对“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信服度。(2)、实数的分类:按定义分,按大小分,注意分类标准的不重不漏。(3)、范例:两个例题,易错点是无理数的辨别。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必须抓住无理数的两个特征:无限小数、不循环小数。不能从外表上判断,如带根号的数就不一定是无理数。(4)、问题2:试一试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5、,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它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再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为,而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恰好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在数轴上找到的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听边理解边画图。这能让学生从形的方面体会到:一个无理数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的点,从而说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思考练习,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和吗?让学生通过拼图进下步认识无理数。(5)、回顾与反思:学生归纳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学习的经验,认清知识的结构特点。(6)、思、议、练通过3个小题的思考练习,进一步掌握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以及利用数

6、轴,说明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7)、作业:由于本节课是实数与数轴的第一课时,重点是掌握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难点是如何识别无理数,它是第二课时实数运算的基础,属于概念教学课,所以在作业的选择上是以选择题、填空题目的形式出现,都较简单。一、说反思教师方面:本节课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任务?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关键是否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如何作好课后辅导?学生方面:首先思考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然后在作业前,把教材内容系统地疏理一遍,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不会的作业,同学间可以再讨论,交流,也可以再问老师,帮助解答。一、说遗憾一方面由于本人普通话说得很

7、差,可能使老师们听得很吃力,抱歉。另一方面,台下坐着的都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我的心情特别紧张,也许语无伦次,望见谅。再一方面,由于本人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可能不好,课堂教学也许很无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