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doc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doc

ID:53832290

大小:5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8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doc_第1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氟唾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氟唾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摘耍】目的分析氟哇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76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物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哇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男性发生率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化,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应用中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结论临床应用氟哇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禁忌症,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密切观察及时判断和处理不良反应的发生,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不

2、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氟哇诺酮;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氟唾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反应轻、给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等特点,尤其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抗菌效果较为理想,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垂要药物,得到临床广泛应用[1]o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个别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更好的认识氟唾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笔者冋顾性分析76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以探讨氟哇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现总

3、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收集我院76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品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原发病:呼吸道感染39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7例、骨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13例、消化系统感染7例。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数据均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ADR病例报告中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及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类型、涉及器官和系统、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本组76例患者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5岁。应用氟哇诺酮类药致ADR患者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3讨论从

4、表1可看出氟哇诺酮类药致ADR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以31-60岁发生率较高,占68.4%;可能因该年龄段患者多,用药机会也随之增大。本研究中,(表2)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占68.4%;因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可使血药浓度迅速升高,故临床用药在保证注射剂质量的同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静脉药物的配制和操作;静脉给药时避免空腹,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以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配制时间过长、配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引起的ADR[2]o由表3可知,氟哇诺酮类致ADR可涉及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皮肤及附件为多见;故在给患者用药期间应询问

5、其是否有过敏史,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近年来,合理安全使用此类药物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故临床用药在考虑治疗范围时应充分认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在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同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及吋处理,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文献[1]兰敏.92例氟嗪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2.06,7(16):198-199.[2]朱亮.氟唾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32例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06,9(3):2

6、24-2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