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

ID:53837016

大小:1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8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_第1页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_第2页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_第3页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_第4页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车辆维护、检验、报废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证营运车辆技术质量,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车辆技术的安全管理。3编制依据和术语3.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3.2术语本制度不涉及相关术语。4职责安全管理部门专责安全员负责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并负责保存。5管理内容5.1车辆档案管理(1)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实现车辆从购置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管理。(2)车辆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车辆基本情况(新车行驶证

2、、营运证、附加费证、购车发票、附加费收据复印件及车辆照片等)、二级维护和检测记录、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详细的车辆技术档案。(3)车辆驾驶员要在每月25日前将车辆的月行程里程、保养维修、肇事情况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登记,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核实后填写车辆技术登记。(4)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由专人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5)车辆重要部件或证件如有改动,应将改动情况报公司登记备案。5.2车辆检查(1)司机平时出车前后要做好检查,严禁带病营运,一经发现,视情况轻重罚

3、100至500元。(2)公司每季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车辆进行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车辆号牌齐全、清晰,安装位置正确,无遮挡物;2)灯光、喇叭、雨刮器、观后镜等装置齐全有效;3)发动机汽缸工作正常,无异响、漏油、漏水等现象;4)转向装置操作灵活,无过紧或过松现象,高速行驶时车辆不会出现跑偏或摆头现象;5)制动系统良好,符合国家制动规范要求,前后四轮的定位准确;6)车辆各种线路完好,接放安全牢固;7)轮胎保持良好,轮胎胎冠上的花纹深度不得少于3.2mm;8)其他部件符合安全行车标准。(3)公司营运部管理人员上路检查车辆行驶

4、情况时,在出示检查证后,司机必须停车配合,如发现车辆状况不佳的或违反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的,管理人员有对车辆进行停驶、回场检查的权力。5.3车辆保养和审验(1)关于车辆二级维护、季检、年审。1)车辆每季进行一次二级维护,维修厂必须具有本地交通局核准的修配厂;2)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后,司机要将二级维护单交到公司备案,再到市交通局危货管理分局签章;3)严禁车辆不进厂检测而取得二级维护单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查实,除了重新进行二级维护外,公司将对司机进行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4)车辆每年进行综合检测年审一次。(2)按规定参加交警、运管部门

5、组织的检测、年检、年审。(3)车辆每行驶5万公里必须进行中修。(4)车辆每行驶10万公里必须进行大修。5.4车辆报废规定(1)报废条件凡车辆技术经济情况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予以报废。1)车辆超期使用,主要总成部件磨损腐蚀或严重损坏,性能工况严重下降,无修复价值;2)因交通事故造成主要总成或大部分零件严重损坏,已无修复价值;3)累计行驶里程达到50万公里以上或经过三次大修以上,且零部件损坏严重的老旧车;4)车辆经过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15%的;5)经修理和调整后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6)经

6、修理和调整或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2)报废程序1)司机申请报废,经公司核准报市车管所批准,从批准之日起列入报废车,停止营运;2)车辆申请报废,经公司核准,三个工作日内把报废车辆的有关证件交还给公司;3)报废车辆由公司办公室备案。6附则(1)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安全管理部门。(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有抵触的规定自行终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