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光美.doc

家乡的风光美.doc

ID:5384124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家乡的风光美.doc_第1页
家乡的风光美.doc_第2页
家乡的风光美.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家乡的风光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乡的风光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为“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三个活动主题。本课时教学内容是第二个活动主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一课时——“家乡的风光美”。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风光,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远到近,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爱家乡及与自然和谐

2、相处的的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以前相关主题的学习,已有一定观察事物方法的累积。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感知生活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性质,通过课前学生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拓展教材内容是本课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学生收集,拓展资料的方法、途径单一、不足。特别是本课题对于在异地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视野、对于家乡的理解与把握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打破时空局限(“小家乡”),拓展视野,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外面的美好世界,进而体验“大家乡”的美是本课时教学的关键。【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心存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综合性的理念,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拓展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丰富的活动(连城冠豸山导入、交流课前调查表、永定土楼探究、争当土楼小导游、撰写赞美家乡的歌词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对话中感悟家乡的美景,进而生成热爱家乡,与大自然相谐相处的情感、意识。 【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小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理想。2.品味家乡的美景和生成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培养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

4、迹。难点:描述风景区的特点,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家乡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教师制作课件。【活动过程】: 活动一:“神农宫”激趣,导入课题。1.播放神农宫美景课件,学生认真欣赏。2.这首优美动听的《稻花飘香》,把我们带进了仙境般的神农宫风景名胜区,同学们,你们觉得神农宫美吗?(板书:神农宫。)3.、在我们的家乡万年也有非常美丽的风景,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去游玩吧!出示神农宫、仙人洞、吊洞环课件。4.我们的家乡万年也很美吧?板书:仙人洞。今天这节品德与社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家乡的风光美。(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齐

5、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连城美丽的风光导入课题,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和令人自豪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探究家乡美景的热情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活动二:探究万年的吊洞环,争当“小导游”。1.现在吊洞环招聘几小导游,景区工作人特别委托我在我们班上聘请几名小导游。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导游证、小旗子、帽子),待会前来应聘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它。2.要做好小导游,首先要了解吊洞环知识和吊洞环的故事,现在让我们飞到吊洞环去欣赏那里的美景吧!3.从这段视频中你了解到吊洞环有哪些形状?那里有多少山洞?引导学生从形状和数量上去了解吊洞环。(在河溪的莽

6、莽群山中,分布着成千上万座的山洞,有圆的、方的、D字形的)你觉得那一个个山洞像什么?(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像拔地而起的城堡,又像从天而降的飞碟。)4.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吊洞环里去参观吧!5.谢谢你精彩的介绍,老师决定聘请你为山洞景区的小导游,这个可爱的山洞娃送给你!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祝贺!6.现在吊洞环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来旅游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到了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板书设计:家乡的风光美 [简评]:《家乡的风光美》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与课标理念高度融合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1.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

7、乡的风光、风情、民俗、古迹,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程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活动设计流畅,体现了学生品德生成的规律,在活动中体验进而建构、提升热爱家乡的情感变得可能;3.本课设立足于当地或异地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打破时空局限(“小家乡”),拓展视野,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外面的美好世界,进而体验“大家乡”的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