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

ID:53846526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景物,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技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领略自然中的情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教学重点感悟作者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从本单元学过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游记散文直接导入。二、走近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

2、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隽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三、读满井。1.指名学生朗读,正字音。“大凡读文章,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节奏、句读、轻重音)3.学生自由朗读,把握节奏。4.全班齐声朗读,整体感知。学生默读文章,寻疑、解疑。(对照课下注解疏通文意)“读书无疑

3、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四、游满井。(一)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二)跟随作者赏美景,探究写景技法。填词或句子,试用用一句话从不同角度(时间、地点、人物、游踪、情境、景物特征、情感等)例句格式:“这是一次的满井之旅。”预设:游记时间、地点、人物、游踪。景物描写:山光水色、土膏麦田、柳树柳条、游人、鱼鸟。赏景心情:脱笼之弧。(三)结合背景,从文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揣摩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预设:1.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抑郁、沉闷)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

4、未之知也。点睛之笔(惋惜)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余之游将自此始, 恶能无纪?(自嘲、自傲、寄意山水)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四)背景链接(联背景,悟真情)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选为吴县令。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万历二十七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一年后辞官返里,居柳浪湖畔,作庐山、桃源之游。男儿生世间,行乐苦不早。如何囚一官,万里枯怀抱。——袁宏道《为官苦》(五)小结本文主旨(厌倦官场亲近自然自由不拘潇洒情怀)五、记满井明代张岱说:“古人记

5、山水乎,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袁宏道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一)学生默读课文,这篇游记中描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具有哪些特点?作者运用什么样的笔法将它描述了出来?(找美景、探究写法)预设:1.高柳夹提, 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2.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清澈见底。,白描3.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比喻拟人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6.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白描比喻7. 泉而茗者, 罍而歌

6、者, 红装而蹇者。 排比对柳、土地、山光水色、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景物的工笔描绘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六、背满井当堂背诵文中的佳词美句。七、绘满井将第二自然段改写为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八、板书设计满井游记袁宏道绘初春(比喻拟人排比白描)游满井厌倦官场抒性灵亲近自然自由不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