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粒重可变性机理及增重技术.doc

水稻粒重可变性机理及增重技术.doc

ID:53860817

大小:724.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09

水稻粒重可变性机理及增重技术.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水稻粒重可变性机理及增重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粒重的可变性机理及增重技术◆成果简介:粒重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之一。本研究系统研究了栽培和环境条件对同一水稻品种饱粒千粒重的影响,首次明确了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常规糯稻、籼亚种内杂交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等类型同一水稻品种饱粒千粒重均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发现同一水稻品种饱粒千粒重的差异可达3.8-10.8克;研究发现了栽培和环境条件可使同一水稻品种谷壳大小和谷粒充实度产生较大差异,系统阐明了水稻谷壳形成期的植株含氮率和茎鞘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是谷壳大小变化的主要生理原因,而谷壳发育程度和结实期每朵颖花根

2、系活性是谷粒充实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探明了增大谷壳和提高谷粒充实度的技术途径,提出了通过耕作措施增加土壤通透性,调节播期使谷壳生长期的光照条件良好,在适宜施氮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生育前期施氮和生育中期施磷,保证谷壳生长期和结实期的水分供应,以及喷施“双增剂”等一系列提高同一水稻品种粒重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以提高水稻粒重为中心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新体系,并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技术2002年12月8日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2003年12月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技

3、术(性能)指标:适宜施氮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生育前期施氮和生育中期施磷,喷施“双增剂”等一系列提高同一水稻品种粒重的关键技术。◆主要完成人:王余龙、黄建晔、杨连新、董桂春、徐加宽等。◆代表性论文:(1)YangLX,etal.EffectofNitrogenonHullTraitsanditsCausesinYangdao6.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2,1(7):738-744.(2)王余龙等.中国产日本型水稻9004系统の多收要因の解析.第3报,窒素の施用时期およひ

4、施用浓度の影响.日本作物学会纪事,1997,66(1):1-10.(3)王余龙等.水稲の根の生育に及ぼす窒素の施用時期および施用濃度の影響.日本作物学会纪事,1997,66(4):588-5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