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

ID:53870878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1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2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3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4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纲阐释200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且明确列出“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15个常见文言虚词。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是以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出现的文言虚词具有理解并加以解释的能力,而绝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一般是相对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

2、中的用法”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仔细分析高考试题就会发现,一般来说,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都考查到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每年考查的四个虚词一般都不属于同一词性,往往涉及三类甚至四类。因此,我们必须辨析各类虚词在文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文言虚词词类包括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等几类,但实际上每道高考试题又不是全部考查同一类虚词,因此下面所举例子,有些不是以完整试题的选择题型的形式,而是列举出与该子考点相关的选项组编

3、成题要求解释。一、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也有人把“所”“者”称为特殊代词。文言文中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是多样的,甚至有的还具有实词意义。关于代词,首先是要辨析代词和非代词这也就成为虚词考查的一个常见设题点,近些年来多次在这一点上设置障碍。如:1、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③而翁

4、长铨,迁我京职,是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2、何: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②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3、乃:

5、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4、其: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例如: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②其闻道也固先

6、乎吾。(“其闻道”作主语。)③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例如: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如: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5、若

7、: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①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②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6、焉:(一)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论语》)②微波入焉。《石钟山记》(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如: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代词相当于“之”。例如: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

8、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师说》)7、之: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②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