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

ID:53880192

大小:83.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10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_第1页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_第2页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_第3页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_第4页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赵宏波)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在曲线要素中,SP曲线和GR曲线幅度反映在测井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地层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SP曲线和GR曲线形态反映物源供给的变化和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SP曲线和GR曲线顶、底部形态的变化反映沉积初、末期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给的变化速度;SP曲线和GR曲线的光滑程度反映水动力对沉积物改造所持续时间的长短;SP曲线和GR曲线的齿中线组合方式反映沉积物加积特点;;SP曲线和GR曲线包络形态反映在大层段内垂向层序特征和多层砂在沉积过程中能量的

2、变化。一、SP曲线和GR曲线测井基本原理用淡水泥浆钻井时,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在砂岩段形成扩散电位——在井眼内砂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负电荷富集,地层内砂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正电荷富集,导致砂层段井眼泥浆的电势低于砂层电势,正象一个平行于地层且正极指向地层的“电池”(第一个)。在泥岩段,泥浆滤液与地层水之间存在矿化度差及选择性吸附作用形成吸附电位——在井眼内泥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正电荷富集,地层中泥岩段负电荷富集,导致泥岩段井眼泥浆的电势高于地层电势,正象一个平行于地层且正极指向井眼的“电池”(第二个)。又因为泥浆和地层各具导电性,

3、正象两条导线把以上两个“电池”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第12页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串联了起来而形成回路,这样在地层中电流从砂岩段(第一个电池正极)流向泥岩段(第二个电池负极);在井眼中电流从泥岩段(第二个电池正极)流向砂岩段(第一个电池负极)。在此回路中,地层也充当电阻的作用,总电动势等于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之和。用M电极在井眼中测的自然电流在泥浆中产生的电位降即得自然电位曲线。其值在正常情况下与对应地层中泥质含量关系密切,砂岩中泥质含量增加,则电位降下降,异常幅度减小;砂岩中泥质含量下降,则电位降上升,异常幅度增大。另外

4、,当泥浆柱与地层流体间存在压力差时发生过滤作用形成过滤电动势——动电学电位。(如图1)+-+-+-●●●●●●●●●-+●●●●●●●●●●●●●●●●-+●●●●●●●●●●●●●●●●●-+●●●●●●●●图1SP曲线原理示意图沉积岩的放射形取决于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主要取决于粘土和泥质的含量,粘土和泥质含量越高放射性越强。GR曲线主要测量地层的放射性。一、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的曲线要素及地质意义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第12页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一)、SP曲线和GR曲线幅度SP曲线和

5、GR曲线幅度指地层中砂岩段自然电位值和自然伽玛值与纯泥岩基线的差值,两者形态相似(GR曲线齿化严重),主要反映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依据异常幅x与砂体厚度h的比分为低幅(x/h<1)、中幅(1<x/h<2)和高幅(2<x/h)三种(如图2)。SP曲线和GR曲线幅度主要与岩性有关,另外还受地层厚度、饱含流体的性质等影响。一般在测井条件相同时粒度越粗、分选性越好、渗透性越好的砂体,幅度越高。axhx/h<1b1<x/h<2c1<x/h<2图2SP曲线和GR曲线幅度类型a、低幅b、中幅c、高幅低幅反映沉积时物源供给不足、砂体分选差、泥质含量

6、高的特征。典型代表为边滩砂。中幅反映沉积时物源供给充沛,冲刷与沉积复杂,分选较差等特征。典型代表为河流沉积。高幅反映沉积时物源供给充沛,粒度粗,分选好等特征。典型代表为漫滩?。(二)、SP曲线和GR曲线形态SP曲线和GR曲线整体形态相似,只是GR曲线齿化较强。其除反映粒度和分选性垂向变化外,主要反映物源供给的变化和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分为钟形、漏斗形、对称齿形、反向齿形、正向齿形、指形、漏斗——箱形、箱形——钟形(如图3)。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第12页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abcdefghm图3SP曲线和GR

7、线形态a、钟型b、漏斗型、c、箱型d、对称齿型e、反向齿型f、正向齿型、g、指型h、漏斗—箱型m、箱型—钟型钟形反应水动力向上逐渐减弱,砂岩颗粒逐渐变细,物源供给逐渐减少。一般为正粒序和水进序列,典型代表有点砂坝和废弃河道。漏斗形反映从下到上水动力能量逐渐增强,颗粒变粗,分选性变好。一般为反粒序结构和水退序列,其典型代表有河口砂坝、前积砂体等。箱形反映物源充沛,水动力条件稳定。典型代表有直流河道、风成砂和洪水期能量较强的河道充填等特征。正向齿形为正粒序结构,反映水下冲刷充填沉积。其典型代表有以冲刷充填为主的小河道沉积。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

8、公司第12页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反向齿形为反粒序结构,反映水道末梢前积式席状砂沉积。对称齿形对称粒序结构,代表急流作用下的席状沉积,其典型代表有洪水期河道决口处的沉积。指形代表高能量条件下的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