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

ID:53964640

大小:2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11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1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2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3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4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一、概述:自九四年国家建设部提出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以来,经过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改善;但尚未从根本上消除,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不同程度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在本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中,我公司主要把“渗、漏、堵、裂、壳、砂、锈’’等质量通病作为防治重点;分述如下:二、漏质量通病的防治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详见第九章(创建无渗漏工程施工方案)。三、模板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①坚持采用有足够的强度,且符合设计要求不易变形及破损的模板与支撑,根据实际情况合

2、理确定模板的周转次数,以减少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②坚持采用有刚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确保模板不产生挠曲变形;且模板支撑后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对稳定性不足的部位在浇混凝土前先行加固,以防因模板支撑稳定性不足在浇砼时起混凝土质量事故,甚至安全事故。③严格按业主及规范要求进行模板工程验收,严格控制模板的接缝宽度和平整度。④整体式钢砼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应起拱,以消除在施工中的结构自重,设备及施工人员、施工机具的荷载作用下形成的挠度。若设计无要求,起拱度按1/1000~3/1000。⑤9拆模时混凝土强度:整体式结构承重

3、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拆除侧模应待结构砼达到相应强度,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棱角完整;芯模或予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⑥上部结构施工,发生上部荷载时,梁、板底及突出墙面的悬臂梁等构件底部应增设支撑,以防砼构件断裂,造成质量及安全事故。⑦隔离剂材料先用及控制:应根据各种模板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隔离剂,隔离剂材料的选用应考虑脱模容易,不污染构件表面,对混凝土与钢筋无损害。以保证脱模顺利、混凝土棱角与表面,在拆模时不受破坏。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四、

4、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①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墙、柱主筋偏位:造成该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保护层垫块(铁马凳)的厚度不符合要求或设置数量偏少;砼保护垫块少放或漏放;梁、柱、板内钢筋缺定距措施,缺放或少放撑筋,墙、柱缺少限位措施在砼浇捣时被振动机械偏未及时校正等。②现浇平板及悬挑板负弯距钢筋下踏:造成负弯距钢筋下踏的因素主要有――现浇权双层筋上层负弯距钢筋支撑,悬挑板支座下未设置暗梁及铁马凳或勿马凳数量偏少。砼浇捣时被踩下的钢筋未及时校正等。③同截面接头过多:造成因截面接头过多的因素主要有――钢筋配料时,未分清接头位置所在区

5、域是受拉区还是受压区,对规范了解不透彻,或未按翻样单配料。④绑扎不符合要求:造成本缺陷的因素主要有――主筋位置弄错放反,受拉、受压筋颠倒,未设定位钢筋造成主筋偏位,板筋绑扎、扎丝花扣不符合规范,缺扣松扣;接头未按要求绑三道扣(两端及中间各一道);箍筋与主筋不垂直,间距不均匀,绑扎不牢,角部不到位;箍筋接头未错开,端部锚固长度不足及未作135°9弯钩;主筋偏位时,未按1/6坡度矫正,而采用硬弯或豆牙弯。⑤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主、次梁受力筋上下位置弄错,梁、柱相交主筋柱未包梁;钢砼剪力墙等结构门窗洞口漏放加强筋;搭接长度

6、不足,接头位置不当;锚固长度不足,形式不正确。⑥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造成这些缺陷的因素主要是――操作马虎,绑扎时未将弯钩扶正(上筋弯钩应向下,底筋弯钩朝上,角筋弯钩与构件侧面夹角以30°左右为宜);造成骨架歪斜主要因素有:绑扎点不牢或偏少,扎丝绑扎时未采用“八”字型花扣,运输方法不当及施工操作人员过多在骨架上行走、踩踏等。⑦钢筋曲线不准确:遇及弧形构件时,宜优先采用放大样的方法施工,构件绑扎后,应采取可靠的限位装置,防止搬运过程中变形,做好相应的成品保护工作。五、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①蜂窝、麻面:造成该缺陷的因素

7、主要有――施工配合比计量不准确;原材料规格、质量与级配单不符;模板尚未认真清理,涂刷隔离剂及拆模过早;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和易性差及搅拌不均匀;模板拼缝不严,未认真找补,漏浆严重;混凝土振捣未按规程分层(段)振捣,一次性下料高度过大,振捣时间过短,小构件及配筋密集处未采用Ф30振动棒及刀片式振动器深入振捣等。②露筋: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有――钢筋限位措施不当,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配筋密集区及构件截面较小时未及时调整级配,钢筋净距较小或小截面构件采用较大粒径的石子(一般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处尺寸的1/4

8、,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模板接缝不严,漏浆造成露筋;浇砼时振动机械碰撞或施工人员踩踏造成钢筋变形及钩头朝上而未及时调整、校正。③孔洞及烂根: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有――a.同“蜂窝”、9“露筋”情况;b.在钢筋稠密区域或予留洞、予埋件处砼浇筑不畅通,未适当采用同级配细石砼及配合人工捣实,洞口模板未留排气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