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doc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doc

ID:5397178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1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doc_第2页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同心县第三小学杨雪莲《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略读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

2、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课文比较长,怎样在一课时的有限时间里,有效地达成教学的目标。教学时我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播放创设情境、反复品读激发情感、配乐诵读升华情感来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观看录像,激发学生情感。在这堂课一开始,我播放了“神州六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

3、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然后问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设计,为的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有种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阅读本文的欲望。二、质疑课题,确定学习目标。在观看录像、谈话引入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质疑课题,梳理问题,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为:数千年的中华航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三、合作交流,理清“梦圆”过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因此不必要逐段去讲。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

4、默读课文,明确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实现的,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古人的奇妙想象──万户的火箭飞行──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为下一个环节感受科学精神做好铺垫。四、品读句段,感受科学精神。明确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实现的之后,我引领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部分——7、8、9、10自然段。虽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很紧张,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还是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读、找找,抓住

5、了能够体现“科学精神”的词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体会到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工作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组带有四个“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不仅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五、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主题。在这堂课的结尾,我安排了配乐朗读,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这个环节并非可有可无,对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航天人的科学精神,是大有意义的。只有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6、,才能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总之,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时候我有针对性地进行,每个教学步骤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指向,真正创立实效课堂。有什么不到之处,尽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给出宝贵的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